山西晋城市沁水县碧峰寺
碧峰寺又名灵泉寺,俗称北山寺,位于山西晋城市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碧峰路,始建于晚唐,民国二十七年(1938)毁于战事,一代佛教圣地被夷为平地,2004年重建碧峰寺,新建三间大雄宝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重檐斗拱,浓彩工画,丹垩分明,金碧辉煌,大殿正中新塑三尊贴金铜佛像,两侧彩绘十八罗汉,新建东西配殿六楹,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弘法道场,山门及其他设施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沁水县碧峰寺修建历史
碧峰寺最早的一次修复是前明隆庆年间(1567),卫青州曾记述其重修始末。现无据可考,只在邑人尚五品撰写的<<重修毗胪眼光护法韦驮诸殿并宫亭门楼碑记>>碑文中提及。
第二次重修约在清乾隆二十九(1764)年。此次重修距明朝修复近二百余年。岁月滋久,檐颓壁毁,倾圯特甚。众人发心次第营造,先殿宇、次宫 亭、次门楼、次阶砌,虽余工有志未逮,然大致己焕然可观。此次重修由王正中、张振艺、韩嘉喜、李际远筹资督工,又由本寺住持僧云空、慧照,徒弟普福、普 云、寂善、寂福募之四方,同心协力完成重修诸事,并请邑人尚五品撰文以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进行第三次重修。此次重修历时七年,将佛殿移建山巅,重建观音正殿三楹,左右二楹,新砌石阶,护以雕栏,而院亦 不拓自广矣。此次重修总理督工为张匡澍、卢崇伦、张振艺、王正中。当时寺庙主持是海悟、慧照,徒弟普福、积福、积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碧峰书院 山长张心至撰文以记。此次重修经费除个人捐资外,六十余家集体商号共襄胜举。
乾隆五十年(1785)第四次重修,在前几次的基础上,在月亭下添设雨花台,大佛殿前重建韦驮龛,危楼移于僧院之侧,角殿整于神宇之旁。由张清 梅暨门生族叔济诚、堂兄契高督其事,八易寒暑,募缘成此。县儒学教谕梗阳张绩撰文以记。时住持为慧照,徒普福、普昙、普瑞,徒孙觉先。
民国十八年第五次重修碧峰寺。据现存残碑记载,自乾隆五十年重修后百余年来栋宇摧折,门窗倾圮,三门社首遂起整修主意。自民国庚申年五月开工修 饬,于壬戌年十月工竣,历时二年五个月,新修财神殿一楹,新塑神像多尊,门窗院落全行补修,荒凉废寺遂成祗园胜景。民国二十年重阳月吉日立石纪念。此次重 修由延椿寿等十人总理督工,张天锡等十四人协理。
沁水县碧峰寺地址
山西省晋城市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碧峰路
寺庙信息网 » 山西晋城市沁水县碧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