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先师庙,又称鲁班庙,位于香港西环青莲台,是香港岛中唯一一间拜祭鲁班的庙宇,现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庙宇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属两进式建筑物,供奉木匠祖师鲁班。庙宇设置多堵精巧护墙及大量雕刻塑像、浮雕及壁画。
鲁班庙建筑特色
壁画
鲁班庙是港岛华人庙宇中壁画数量最多的一间,庙外、庙内、门墙及山墙皆有壁画。如“张骞泛槎图”、“风雨归舟图”、“夜游赤壁图”、“蝴蝶水仙图”、“达摩渡江图”、“倚石仕女图”、“访友图”、“双龙图”,尚有不少花鸟、人物和书法夹于其间。庙内第二进的后壁也有三幅画,中为“福禄寿全图”,左右皆为山水画。壁画的内容多样化,且颇具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色彩。
泥塑
鲁班庙也有不少泥塑,颇具地方色彩,在港岛庙宇较为少见。[1]此庙的山墙、后墙和墀头都有泥塑图案,如一、二进之间的山墙上,有“引福图”,右山墙有“学琴图”,庙内一、二进间的墙壁上,有泥塑两组,右侧为“文王会姜尚”,左侧亦为封神演义之故事。庙后墙头有泥塑三幅,左为“书图”,中为“花卉雀鸟图”,右为“醉酒图”,此外有不少书法和花鸟动物夹杂其间。
石刻
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文物是一块立于光绪十年的石刻:〈倡建鲁班先师庙签题工金芳名碑志〉。建庙的目的,可见于庙内一块立于1951年的〈倡建鲁班先师庙碑记〉:“窃以学有渊源,后人当思报本⋯⋯兹我行香海刱建北城侯鲁班先师庙宇,以尽崇报德功,饮水思源之议⋯⋯”,可见此庙是香港三行的从业员为纪念祖师 之恩德及建树而兴建的。
题字
正门挂上刻有“广悦堂”三字的横额,正门两旁有对联:“规矩常存,绝巧工而溯神圣”;“道器同贯,由格物以阐治平”。正殿内供奉鲁班先师神位,神龛上有“万世流芳”四字,下悬“鲁班先师”布帷,两旁有对联:“先贤道貌千秋仰”;“师范(之圆)百世尊”。入口处左右两边分置财神及门神,是富商李礼兴于是年捐献的。
鲁班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鲁班也认为是木工所奉之祖师。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