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文庙-北京最早的文庙
通州文庙位于北京通州区三教庙大成街1号,是通州第一景“三庙一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文庙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庙早四年。自建成以来经历元、明、清三代22次修复扩建,至光绪九年已形成除北京孔庙之外,北京现存最大的文庙。于1985年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通州文庙历史
通州文庙自元代建立以来,至光绪结束科举,从通州文庙“走出去”的儒士有2名状元、141名文进士、517名文举人以及1700多名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1933年蓟密非战区行辕公署设此。1935年,伪冀东政府设此。1948年12月,冀东十四军分区设此。1949年8月,河北省通县专署设此。1958年,北京花丝镶嵌厂迁此,原殿宇多有改建。该厂破产后,转由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管理使用。2004年至今分期对文庙部分建筑进行修缮和复建,恢复其历史宏伟原貌。
通州文庙主要建筑
棂星门
按照文庙建筑规制,第一座门是棂星门。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又称文曲星,后人把孔子比作文曲星而得名。也有说棂星门指的就是天门,祭祀建筑(如天坛,社稷坛)坛庙和陵寝建筑都设有棂星门。
泮桥
泮桥由三座小石桥构成,桥下有水,同时在水下墁有石板,故称为“泮池”。泮桥也叫状元桥,普通人来祭拜孔子只能走两边。1900年八国联军(英 法 德 意 俄 美 日 奥匈)侵占通州,泮池和泮桥均被毁,此桥是2004年重新修复的。但桥面改为玻璃板铺设,可以看见桥下桥基础被八国联军损毁的原状。
乡贤祠、名宦祠、东西朝房
乡贤祠,是本地有品德学问而为地方所推崇的人,去逝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
名宦祠,是祭祀地方官宦的配殿,供奉历朝历代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政绩突出的外籍官员。
东西朝房,作为普通官吏拜谒孔子前,歇脚整装的地方。
戟门
正中间这座建筑叫戟门,位于中轴线上,品级较高的 官员通过此门进入大成殿祭拜孔子。按文庙的建筑规制来讲也可以叫做大成门。
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唐代时称为文宣王殿,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下诏更名为大成殿。
大成殿五间,进深三间,现里面供奉的是孔子及弟子的木质牌位。
杏坛
大成殿前面这个宽敞的平台就是“杏坛”。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
东西庑
这两间房是奉祀孔子杰出弟子及历代贤明学者与儒家的神位。在唐朝时,被供奉仅20 余位,到民国时多达156人。原供奉的是儒家学者的画像,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质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神龛中。
圣荣殿
圣荣殿实际上是供人们了解孔子生平事迹的场所。
崇圣殿
崇圣殿寓意为“景仰德政,崇尚圣贤”。这里是祭祀孔子父母,及其近代先祖和儿子孔鲤的地方。
古井
这口井也有很长的历史,这口井的位置正好是儒、释、道三座庙的中心点!这口井在2004年修建文庙时发现。
尊经阁
也叫藏经阁,是收藏查阅经典著作的唐阁,还珍藏皇上御赐的经典书籍,分上下唐阁两部分。
圣训亭
“圣训”是遵从圣人的训诫,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碑记
乡贤碑记:乡贤碑记,是雍正元年记录本地有名望、有德业人士的姓名与职位。
运河皇木
有三根巨型皇木,其一为格木木材,另两根是珍贵的硬合欢木。木材全长10.85米,截面60厘米见方,体积庞大得令人称奇,至少有千年树龄。
这三根木材是皇家用来建筑宫殿、制作家具的材料。由于皇家建筑木材需由南方采伐,经运河输送到京城,因此在运河畔,开设着许多“皇木厂”,通州就曾存在两个“皇木厂村”。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大运河发大水,堤岸被冲决,皇木厂中的木材顺流而下,沉入运河河底。2005年在管道修建、河底清淤等运河小型施工中,这三根皇木被打捞上来。由于泥浆包裹、水底无氧的环境,这些皇木仍保留着400多年前的模样。
通永道署铁狮
这尊铁狮子是一头雌狮,高1.4米,宽0.6米,蹲坐状,铸法细腻。元代皇庆二年(1313)铸造的一对雌雄铁狮,放在户部京畿都漕运使分司署门前,后来雄狮丢失,仅剩雌狮。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铸雄狮,放在了通永道署门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道署被焚毁,唯有雌雄两狮幸存。1964年,通州区第三中学设置于元代衙署旧址,铁狮又复置于大门内甬道两侧。
“文革”时期“红卫兵”破四旧挥锤砸狮,清代补铸的雄狮被毁,在砸雌狮额部时,将一学生手腕震伤而罢手,雌狮得以保存。1984年因第三中学拆建,铁狮遂辗转于区文物管理所、区工会院内。现在铁狮栖身于通州 文庙。
通州文庙文化活动
释奠礼
2018年6月18日,为纪念孔子诞辰二五六九周年,通州文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释奠礼,重启大成殿之门。通州文庙作为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文庙之一,此次端午祭祀活动,既是对万世先师之追怀,也是文庙香火之延续,更是对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
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上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祭孔大典一般在每年仲春、仲秋的第一个丁日,因为五行中丙丁属火,象征礼乐文明,而丙为明之初,丁为明之盛,故而在丁日祭奠先师。
开笔礼
开笔礼,俗称”破蒙”,从春秋孔子时代流传至今,称为“人生第一大礼”。举行“开笔礼”仪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目的是树立他们求学求知的志向,长养他们对师长的恭敬心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
2018年8月31日身着红色汉服的通州区民族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启了人生第一课:开笔礼。本次开笔礼分为盥洗就位、正衣冠、唱国歌、拜先师、拜业师、呈束脩、诵拜辞、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开笔破蒙、诵读经典等环节。
汉服秀
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初具形制;历经周朝礼法,至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汉服”作为一个宽广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制。直至今日,汉服文化对了解华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仍具有深远意义。
2018年11月18日,在北京通州文庙举行首届汉服秀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艺术积极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承接孔圣历史遗产。
通州文庙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通州三教庙大成街1号
寺庙信息网 » 北京通州区文庙-北京最早的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