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寺庙排名-河北香火最旺寺庙
佛教最早于东汉明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而河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佛教早期传播的重要节点之一。早期的佛教活动主要以翻译佛经和建立寺庙为主,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皇室贵族的支持,河北地区的佛教迎来了第一个兴盛期。这一时期,佛教寺院数量迅速增加,僧侣队伍不断壮大,佛教艺术和建筑也开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隋朝统一我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河北地区作为京畿地,自然成为了佛教发展的重点区域。到了唐朝,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对外交流的加深,河北地区的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
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和道教、儒教的影响增强,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河北地区的佛教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特别是在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佛教作为连接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纽带,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明清两代,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的传入和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扶持,汉传佛教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减弱。然而,河北地区的佛教仍有不少亮点,如清代重建的承德普宁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融合了汉、藏、满等多种文化元素,成为清代佛教建筑的代表之作。
寺庙是一个培福修慧的地方,烧香拜佛的意思在于可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感激和怀念,可以达到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的境界。那么河北寺庙排名、河北寺庙靠前的有哪些?寺庙信息网盘点河北香火最旺寺庙、河北人气最旺寺庙。
河北石家庄赵县柏林禅寺
赵县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石家庄市赵县赵州镇石塔东路23号,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译经大师唐三藏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柏林禅寺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柏林禅寺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
明清两代僧正司(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1988年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重建柏林禅寺时,只剩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1989年,赵县人民政府确定柏林禅寺的面积为38.5亩,并划定了四至范围,修复柏林禅寺工作开始。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
正定县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东路109号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是把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龙腾苑改建而成。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是我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正定县隆兴寺宋代建筑摩尼殿被我国古建专家梁思成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最高的铜铸大佛“千手观音”。正定县隆兴寺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临济寺
正定县临济寺又名临济塔院,位于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临济路11号,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因临滹沱河侧遂得临济之名。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在此驻锡。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临济寺澄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邢台襄都区大开元寺
邢台大开元寺俗称东大寺、又称开元寺、襄国中寺、大云寺,位于河北邢台市襄都区开元北路88号,始建于后赵石勒年间(公元319-333年),由西域高僧佛图澄尊者开山创建,隋文帝时名泛爱寺,兴塔供舍利。唐武则天敕封为大云寺,唐玄宗更名为开元寺,元朝忽必烈曾再次幸临,赐名为大开元寺。是禅宗二祖传钵之地和七祖神会大师驻锡之地,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大开元一宗”又称“贾菩萨宗”的祖庭。1982年被列为河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唐山玉田净觉寺
净觉寺位于河北唐山玉田县蛮子营村,始建于唐朝(618~907年),清雍正元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723~1895年)进行大规模修缮,建筑面积18540平方米。寺院的原建筑早已颓废,现今保存下来的建筑物是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後屡经扩建、重修的近代建筑,净觉寺曾经属于皇家寺庙,享有“京东第一寺”的美誉。净觉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承德普宁寺
承德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双桥区普宁路1号,始建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公元1755-1759年)。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耶寺(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1994年普宁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河北廊坊霸州胜芳大悲禅寺
胜芳大悲禅寺旧称北大寺,位于河北廊坊市霸州市胜芳镇芳清道116号,始建于元代末年,复建于明代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重修于明代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到了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是胜芳“三寺两庵十八庙”之一。后因天灾、兵燹及文革浩劫,“三寺两庵十八庙”绝大多数被毁,仅大悲寺尚有残存,只有一座殿堂。2008年大悲禅寺在原址北边开始重建,经过三年建设,到2010年10月建成,并于10月29日举行了大悲禅寺落成暨开光大典。
河北沧州东光县铁佛寺
东光铁佛寺原名普照寺,位于河北沧州市东光县普照大街59号,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1929年直系军阀吴佩孚题写了“铁佛寺”横匾挂于门上,因而普照寺又被称为铁佛寺。铁佛寺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庙宇被拆毁,铁佛被砸碎。1986年重新修复,重铸铁佛,高8.24米,重48吨,据说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现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河北石家庄鹿泉区龙泉寺
鹿泉龙泉寺位于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韩庄村龙泉山山腰,始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坐落于当时的四平山上,为临济宗高僧净琛老和尚所修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敕封“龙泉院”。四平山也因此更名为龙泉山,当年圣旨的石刻,至今仍然存于寺内上院大雄宝殿外的石壁上。虽然寺院规模不大,但据寺内碑文所载,它「东接翠屏,西连五寨,南披封龙,北带滹沱,其间基址动作规模气象,称石邑首腾之区」。
河北邯郸永年区甘露寺
永年甘露寺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西大堤村广府古城东,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甘露寺初建时名称为百草寺,当年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因不满父君暴政,曾在此削发为尼,法名妙善,隋炀帝知道后大怒,火烧百草寺。而南阳公主妙善则被当时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救出,护送到河北西部的苍岩山隐居修行。到唐代佛教鼎盛,百草寺重新修建,改名为甘露寺。到明代时重修改名:莲花庵,后又改为甘露寺,民国时期甘露寺毁于战乱。2006年甘露寺住持释究成法师开始恢复修建,2014年甘露寺隆重举办开光庆典。
寺庙信息网 » 河北寺庙排名-河北香火最旺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