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市报国寺(泛舟禅师塔)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4-11-22 3872 人阅读

运城市报国寺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寺北曲村,始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陈许等州节度使曲环(安邑人)营造报国寺,泛舟禅师塔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为泛舟禅师的灵骨宝塔,是原报国寺的主要建筑。寺内其他建筑久已不存,现仅存古塔一座,2001年泛舟禅师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运城市报国寺(泛舟禅师塔)-寺庙信息网

 

泛舟禅师塔

泛舟禅师塔坐北朝南,为圆形单层塔,塔高10米,通体砖砌,占地面积25.95平方米。该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高度各占三分之一。塔基圆形,由下而上略有收分。塔身下部为束腰须弥座。其上部中空,砖雕壸门用方形砖柱相隔,将塔身分作八间。正南面辟门,门槛、立颊、门额全为石雕。塔室为六角形,顶部作叠涩式藻井,藻井中有方孔,孔上有小室直达塔顶。东西两面各安装门一合,扇上有砖钉四路四行,每个钉盖直径4厘米。东南和西南两次间雕破子直棂窗,比例与木构实物相仿。塔身北面嵌有高1米、宽0.73米塔铭一方,记述泛舟生平及建塔经过。塔身顶部施叠涩式塔檐,外沿两层雕成仿木结构的椽、飞檐和勾头滴水。檐上又以15层砖反叠涩,收缩至塔刹基座下的露盘。塔刹饰有雕刻的山花、蕉叶、束带、覆钵、清花、垂莲、仰莲、宝盖等。顶端叠装用石头雕刻的宝珠。该塔造型古朴,雕刻粗细相间,为我国唐代单层圆形砖塔的孤例,被载入《中国古代建筑史》教科书,学术研究价值极高。

 

泛舟禅师

泛舟为唐代报国寺禅师,泛舟禅师塔是当地人曲环在泛舟圆寂后,为了“筑塔祀之”所建造的。据历史文献记载,曲环(726-799) ,陕州安邑(今盐湖区)人,唐朝中期名将。他自幼喜读兵书,勇于骑射。早年征战陇右,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率军大败吐蕃、南诏联军,威名大震。平四镇之乱,累立战功,官至陈许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兼陈州刺史,食邑300户,封晋昌郡王。晚年为积阴德,他返回故乡并置地20余亩,建造了占地15000平方米的报国寺。他请来出身皇室、法号“泛舟”的禅师(唐高宗李治之孙)做寺院住持,并与之结为知己,促膝交谈,歌赋诵经,两人经常下棋至深夜。由于回家路途较远,行走不便,曲环就在报国寺的北边建造别墅居住,其族人也在此安家落户,历代繁衍,逐渐发展成为村庄,这也是寺北曲村(新中国成立后方更名为“寺北村” )的来历。

据塔铭记载,泛舟禅师生于开元二十七年(739),自幼聪颖,由于看不惯宫中皇亲国戚之间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便于乾元二年(759)20岁时毅然决然出家礼佛。他笃信佛教,衷于佛事,对佛经过目不忘,深得李治喜爱,常随驾游历于各皇家寺院。贞元九年(793),泛舟禅师病故,享年54岁,为僧34年。另据《新修安邑县志》记载:“泛舟禅师,俗姓李,唐之宗室也。当时尊称王孙。因事脱屣尊位,出家本邑寺北曲村报国寺。大历中,代宗召至京师,赐宴数日,不辞而去。往来于蒲坂条峰间,锡杖塵(zhu:古时指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制拂尘,故称拂尘为‘塵尾’,简称‘塵’)尾,见者咸以为神异。后游于河南之陕州。归寂仍窆(bian 本意是把死者的棺材放进墓穴,引申为埋葬、墓穴等义)于报国寺。”与塔铭所记可以相互印证。禅师圆寂后,生前好友曲环于当年5月20日即发起,建造此塔以作纪念。

 

运城市报国寺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寺北曲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运城市报国寺(泛舟禅师塔)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