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城隍庙
黎城县城隍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黎城县黎侯镇城内村河下东街95号,据《黎城县志》载,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元至正年间(1341-1368)焚于兵火,明洪武二(1369)年重建。嘉靖十六(1537)年及康熙四十(1701)年和宣统三(1911)年均有重修。现山门为明代遗构,正殿为清代遗构。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黎城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城城隍庙建筑布局
黎城县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36.23米、南北52.65米,占地面积1892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有东西掖门,厢房等。山门为明代建筑,建于高2.35米的台基之上,楼高三层,面宽三间,进深二间,重檐三滴水歇山顶,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横拱看面抹斜,下檐、中檐柱间均设平身科一攒。正殿为清代遗构,面宽五间,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栱五踩双下昂,横拱看面抹斜,各间施平身科一攒,出45°斜拱,后檐皆三踩单昂。掖门位于山门两侧,单檐歇山顶,青砖砌筑,有垂花柱、斗栱、花卉图案等砖雕装饰,雕工精美。
三节楼
三节楼为城隍庙之门楼。因屋顶形制为重檐三滴水,故名之。该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高约20米。台基高峙,砖石砌台,长18米,宽12米,高2.35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屋顶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楼内圆柱方额,斗拱密置,五踩斗拱双下昂,昂呈琴面式,梁架规整,结构紧俏。楼顶满覆琉璃,猫头滴水皆备。吻兽均为黄绿琉璃相间,山花出际施博风、悬鱼、惹草、悬鱼作如意式,十分精制。虽历尽沧桑之变,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冬,邑人靳惟精撰《重修城隍庙门楼记》载:“予谓,天下城隍皆有庙,庙必有门,门未必有楼也。唯此黎庙之门有楼,意在饰庙云尔。自有宋天圣三年乙丑迁创今县,高城深隍,其英灵之气寓于城隍之中,而实超乎城隍之表,萃而为神,受命于上帝以主斯土者,盖五百二十八岁于今矣。其神栖有庙,肇构莫稽。”
正殿
正殿位居门楼之北,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平面布局正方形,屋顶形制悬山顶。圆柱圆梁,四椽栿,通檐用五柱。殿内减前金柱一排。前檐斗拱为五踩单下昂,明次间补间出斜拱。后檐斗拱为三踩当下昂。屋顶脊兽均为黄绿琉璃相间鸱吻、垂兽色调沉稳,制作精细,系清代中期所烧制。庙内新建碑廊一座,长约26米。廊内镶嵌陈列北魏造像碑,隋螭首造像碑,隋、唐、五代时期的墓志铭及明清官衙各类行政明文碑等二十余通(方)。
黎城县城隍庙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黎侯镇城内村河下东街95号
寺庙信息网 » 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