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市介休市五岳庙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10-15 3867 人阅读

介休五岳庙位于山西晋中市介休市东大街草市巷,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介休五岳庙发生火灾,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介休五岳庙。道光十二年(1832年)介休五岳庙住持募化重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再次重修介休五岳庙 。解放后介休五岳庙被介休县城关五七学校(现为草市巷小学)占用,将后殿、献殿、东西配殿等殿宇内神像拆除、改建,用作教室、办公室,2017年3月保护维修介休五岳庙,2006年5月25日介休五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晋中市介休市五岳庙-寺庙信息网

 

介休五岳庙建筑布局

介休五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侧另建小偏院),占地面积为3271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临街影壁(带东掖门、西掖门)、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献亭)、正殿、后寝殿。山门两侧有八字影壁,献殿两侧有东配殿、西配殿、东耳房、西耳房。东侧偏院存北殿、南殿及院墙。山门、戏楼、钟鼓楼三座建筑屋面结构组合连接,是一座三位一体的建筑。

 

临街影璧

临街影璧由青砖建造而成,须弥形基座,顶部为仿木构建筑样式,单檐歇山顶,顶覆黄蓝琉璃瓦,脊部有龙形浮雕。影壁中间有砖制浮雕,前面雕着二龙戏珠、后面雕有五个麒麟。

 

山门

山门戏楼名为“海蜃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山门,上层为戏楼,整体前出抱厦。戏楼整体为单檐歇山顶,黄蓝琉璃瓦,抱厦为单檐卷棚歇山顶,两边乐池部分为十字歇山顶。在抱厦中心部位用黄琉璃做成方胜图案。屋顶有龙珠、宝阁、鸱尾、仙人、瑞兽、垂兽、戗兽、套兽等。山门为青砖建造,有5个拱形门洞,门洞高2.66米。山门两侧为八字影壁,其形制同临街影璧,影壁中部浮雕,东边为福字,西边为寿字,落款陈抟书。抱厦面阔一间,圆木柱,石鼓础,木柱贯通上下两层,柱头承接大小额枋、平板枋。雀替部位雕刻为二龙戏珠。平板枋上安放斗拱。

 

戏楼

戏楼面阔五间,前带廊。中间三间为表演区,前台面阔10.42米,明间面阔4.3米,前后台总进深10.4米,其中前台进深6.3米,后台进深4.1米,台基高2.66米。两梢间前廊部位为乐池,后面主体部分用砖砌成房间,为演员的化妆室、休息室。廊柱高3.85米,圆木柱、石鼓础,次间、梢间木柱之间有木栏杆相连。柱头承接额枋、平板枋,有浮雕雀替。平板枋上安放三踩单下昂斗拱12朵,其中柱头科4朵、角科2朵、平身科6朵。廊柱与老檐柱之间以双步梁相连,上部有天花。老檐柱上承大小额枋,亦有浮雕雀替。额枋上安放三踩单下昂斗拱17朵,其中柱头科4朵、角科2朵、平身科11朵(明间平身科3朵,次间、梢间平身科各2朵)。明间耍头作龙形。老檐柱后为两排金柱,前排金柱采用移柱造手法,使得明间的空间加大。后墙中间三间未砌实,下部为墙,上部为窗户,后檐柱的上半部分裸露在外。内部梁架为五架梁上承接三架梁,三架梁上安放脊瓜柱。

 

献殿

献殿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二间5.4米,基高0.67米,单檐卷棚歇山顶,前出抱厦,平面呈“凸”字形,筒瓦灰脊,琉璃剪边,屋顶有龙珠、宝阁、鸱尾、垂兽、戗兽等,正脊部位有浮雕。献殿圆木柱,石鼓础,柱头承接小额枋,雀替成象鼻状。小额枋上安放不出跳斗拱,斗拱上承接大额枋、平板枋。平板枋上安放斗拱12朵,其中柱头科2朵、角科2朵、平身科8朵,其中明间平身科4朵、次间各2朵。斗拱形制前后不同,斗拱外出两跳五踩双翘。内出三跳七踩。山面有斗拱5朵,其中柱头科1朵、角科2朵、平身科2朵,斗拱形制为出三跳七踩。抱厦单檐歇山顶,黄蓝琉璃瓦,圆木柱,石鼓础。柱头承接小额枋,小额枋上为不出跳斗拱,斗拱上承接大额枋、平板枋,平板枋上安放斗拱,斗拱形制为出四跳九踩四下昂。

 

正殿

正殿面阔五间19.6米,进深三间12.7米,台基高0.67米,单檐硬山顶,筒瓦灰脊,琉璃剪边,圆木柱,柱头承接大小额枋,额枋上安放五踩双下昂斗拱15朵,其中柱头科4朵、平身科11朵,柱头科挑尖梁头作耍头。正殿正面有槛墙,槛墙上面为槛窗,其形制为现代改造而成。正殿内明间金柱上有“二龙戏珠”悬塑。

 

后殿

后殿面阔九间,硬山顶,筒瓦灰脊,圆木柱,石鼓础,柱头承接大小额枋,有龙形雀替,额枋上为不出跳斗拱。

 

介休五岳庙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东大街草市巷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晋中市介休市五岳庙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