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市平遥县清虚观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11-9 3867 人阅读

平遥清虚观原名太平观,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古城内东大街109号,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清虚观。元初更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改名太平崇圣宫,清代复称清虚观。清虚观内现存元代以来的彩绘泥塑共8尊,宋、元、明、清各代的碑、碣30通(方)。是一座汇集元、明、清三代建筑遗构又深具地方建筑特色的道观建筑群体,1973年11月15日清虚观被平遥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12日清虚观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清虚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晋中市平遥县清虚观-寺庙信息网

 

平遥清虚观建筑布局

清虚观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总占地面积5890.9平方米。 在中轴线上,先后由山门、龙虎殿、三清殿和殿前的纯阳宫、玉皇阁组成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左右对称。

 

山门

山门殿面阔五间,三檩中柱式,悬山顶,为清代遗物。山门外立一牌楼,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额题“清虚仙迹”四字,为当时平遥知县蔡亮茂(浙江德清县人,进士出身)书写。

 

龙虎殿

龙虎殿是清虚观的山门,修建于元代初年。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屋檐斗拱四铺作,梁架四椽袱,梁架四角置抹角梁于二层井口枋上,以“悬梁吊柱法”承托平梁与老角梁后尾。屋顶为歇山顶,也叫九脊顶,正脊与垂脊交界处的“吻兽”。既能起连接作用,又可装饰屋顶,更重要的是表达人们“兴水灭火”的美好愿望。檐下是东青龙、西白虎两尊具有元代风格的彩塑。

 

纯阳宫

纯阳宫为清光绪年间遗构,建在观中甬道尽头的月台上,面宽三间,六檩卷棚式,悬山顶,前有抱厦,斗拱五踩,双昂,补间一攒,屋面装饰繁复,整体风格趋于小巧轻盈,而又有几分柔性之美。纯阳宫的“纯阳”二字,为洞宾之号,“宫”为祀奉神仙的宫殿。纯阳宫因供奉吕洞宾而得名。纯阳宫内设有神龛。据《平遥县志》记载:吕洞宾在清代时曾在清虚观显灵。纯阳宫为清虚观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道教文化体系的见证之一,更是研究道教文化的实例所在。

山西晋中市平遥县清虚观-寺庙信息网

 

三清殿

三清殿在纯阳宫后面,建于元代,面阔五间,进深九椽,单檐歇山顶,四檐斗拱五踩,补间一攒,内、外檐斗拱做法相同。拱眼壁上悬塑龙凤,殿顶琉璃方心、剪边。殿内梁杭间有“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题记。

 

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后院,正位十字式拱窑3间,供真武及二侍者塑像;窑顶原有玉皇阁5间,回廊环绕,明代建造,清代后期毁于火灾。后院东、西两廊,各有窑洞5间加前廊,为当年迎客之所。

 

平遥清虚观历史

唐显庆二年(657年),清虚观建设,初名太平观。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太平观为清虚观。

元祐七年(1089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补修。

元初,改名太平兴国观。

蒙元宪宗二年(1252年),改名太平崇圣宫并重修。

清代,复称清虚观,光绪末年,清虚观内兴办学堂。

民国后,改为学校,后又作军营、军队留守处、粮库。

1949年以来,粮食部门占用期间,大殿塑像遭毁。

1985年,粮食部门腾迁,清虚观建筑群的原貌渐趋恢复。

1989年,在清虚观内开设平遥县文物局。

1992年,复修后院西廊窑,翻修龙虎殿、中院东廊房屋顶。

1996年,重修中院西廊房落架、三清殿。同年清虚观开辟为平遥县博物馆。

1998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平遥清虚观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古城内东大街109号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晋中市平遥县清虚观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