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6-15 3868 人阅读

洪洞县广胜寺位于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 年),初名俱卢舍寺,亦称阿育塔院,又据寺内碑记载,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请皇帝改名为广胜寺,整修和扩建了寺院。郭子仪见到佛 教“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便奏请皇帝改名为广胜寺。元代毁于地震,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始成今日规模,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寺庙信息网

 

广胜寺建筑布局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在山顶,下寺在山麓,相距半公里多;下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上寺则大部分经明代重建。

广胜寺上寺

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启二年(1622)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寺内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向后为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文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而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原存于此,后移北京图书馆。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寺内碑碣数十通,对研究广胜寺的历史很有价值。

 

飞虹塔

飞虹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早期我们熟知的86版《西游记》中那集《扫塔辨奇冤》正是取景于此神塔。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高47.31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塔顶建有铁制法轮,中镶风磨铜塔刹,约重67.2市斤。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精美的琉璃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弥陀殿

弥陀殿是上寺内一座结构较为奇特的元代建筑,殿为琉璃屋顶,单檐歇山式。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正中为铜铸阿弥陀佛,两侧为泥塑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殿内四周陈列红色藏经柜,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原存放于此。背后倒坐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仰头咧嘴大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居上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重建于明景秦三年(公元1452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东西两山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

 

韦陀殿

韦陀殿,建筑学上称垛殿,正中供奉韦驮像,坐姿威武,形象生动。东壁绘有明万历年间的壁画,内客严谨,钱条流畅,保存非常完整。

 

毗卢殿

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为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

 

广胜寺下寺

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两垛殿至正五年(1345)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

 

广胜寺历史

后汉建和元年(147)敕建俱庐舍寺。魏太武帝元年(424)坑杀天下僧道,焚经卷烧寺院,俱庐舍寺废为土墟。后周武帝保定三年(563)游僧正觉朝台兴修浮图,掘出一断碑,碑文有建和元年敷建记载,这是广胜寺最早的记载。北周武德三年(574)降旨灭佛,建塔中止。

大唐贞观年间(627)霍泉水洪三赵七分水使用。唐上元元年(760)行脚赐贤无诤比丘,以建塔上状于朝,敕令在阿育王舍利旧址兴建,塔成,丞相李泌封明应之神以护之。唐大历四年(769)朔方左厢兵马使开府同主司李光瓒状河东观察司兼中书省汾阳王郭子仪申请建寺,同年5月27日郭子仪可李光瓒状转摺奏准。仍赐额“大唐广胜之寺”。唐大历四年(769)中书门下牒文碑载,称俱庐舍寺,其因是东汉时西域游僧慈山法号俱庐舍利,于东汉本初元年(146)中秋坐化,该寺封敕建塔,故命名为俱庐舍利寺。唐太和间(827—835)重修明应王庙。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毁寺驱僧之敕后周时废天下寺院4600区,还俗僧尼25万多人广胜寺再度被毁。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休量山僧普静在上寺舍身。宋元车元年(1079)河阳节度使度推官游广胜寺,题望山亭诗。采绍圣二年(1095)建石幢造像。

金太宗天会中(1122)僧宗莹建上寺三门及后法堂,并铸万斤洪钟。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赵城董村人修下寺太上大佛庙。金灭亡前,兵戌濒扰,焚水神庙。

元中统元年(1260)重建水神庙。元至元二十年(1283)再修水神庙及下寺佛庙,并赐存宋版藏经。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修水神庙。元大德七年(1303)八月六日平阳大地震,水神庙毁。元大德九年(1305)重建下寺大佛殿。元延祜六年(1319)移址重建水神庙。元泰定六年(1324)绘水神庙壁画。元至正二年(1342)重建下寺地藏殿。

明洪武三年(1371)修建水神庙之三门应门厢房。明洪武十二年(1380)水神庙修建工竣。明景泰三年(1452)重建上寺中殿大雄殿。明成化八年(1472)修建下寺中大殿,塑造佛像。明成化十一年(1475)下寺中大殿工竣。明成化十二年(1476)重修前佛殿落成。明弘治五年(1492)铸上寺大钟。明弘治十年(1497)重修上寺毗卢殿。明弘治十四年(1501)上寺毗庐殿工竣,同年上寺建立地亩契约簿。明正德十年(1515)达连和尚始建飞虹塔。明正德十六年(1521)铸飞虹塔下金佛。明嘉靖六年(1527)飞虹塔合尖工竣。明万历十九年(1581)重修上寺弥勒殿壁画。明天启元年(1621)京师大慧和尚供资建塔周回廊。明天启二年(1622)重建下寺扩大佛殿塑像增修炎光。明天启二年(1622)重塑下寺金佛像。明天启三年(1623)上寺回廊工竣。明崇祯八年(1635)绘塔廊壁画。

清顺治十六年(1659)赵城北石明村杨纯连父子绘上寺毗庐殿坐上五十三佛像。清康熙四年(1665)分水铁栅碑阴绘置广胜山川形势图。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下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金妆下寺前殿佛像。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修下寺地藏殿。清康熙五十年(1711)重修下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修塔基环楼。清雍正四年春(1726)平阳知府刘登庸,因洪赵两县三七流水不均,屡有争讼,雍正三年刘创铁柱分为十洞界以石墙,三年九月起工四年春竣工,争水顿息。清雍正六年(1728)修下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金妆下寺地藏观音等佛像。清雍正十三年三月廿七日(1735)重建上寺前殿。清乾隆八年(1743)下寺佛像妆金。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下寺并建钟楼及中大殿前之月台。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韦驮殿,同年修水神庙,塑龙王神像。重修戏台修砖窑背墙八孔。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修下毒西客堂建下寺东窑。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铸上寺金缸,木刻下寺水陆神面。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下寺。清道光四年(1824)修上寺中大殿。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上寺钟楼塔房禅堂等处。清咸丰七年(1857)修明应王殿山门分水亭。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上寺关圣殿。

1921年赵城劣绅折毁水神庙元建三门及清建木构牌坊,后易为砖牌坊。1921年—1928年下寺僧贞达破戒失修不理唐事,致使下寺宋版藏经佚失三分之一。同年赵城劣绅勾结下寺憎贞达(后还俗柴村住)将下寺大佛殿元代壁画廉价售给外国人。使祖国文物遭到重大损失,现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1929年3月,僧人贞达以年前卖壁画银元1600元修下寺佛庙。1937年元月力空接任广胜寺主持。同年下寺全部金藏收于上寺珍藏。1938年整修上寺十方祖塔与东院砖窑楼房。1940年赵城县抗日政府县长场少桥出示布告严禁任何人破坏寺庙。1942年修韦驮殿前后大殿,与佛塔回廊。1942年4月25日,太岳区及洪赵地方党政军配合将赵城金藏全部4000余卷运到根据地,避免了日寇对祖国珍贵文物抢凉。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太岳中学移住广胜下寺。将下寺大殿佛像全部破坏门窗钟磬之类损失严重。1948年广胜寺霍泉水统一使用。

1949年,临汾专署霍泉水利委员会借住水神庙地址。以砌垅筑闸破坏了历代碑碣甚多。1949年5月21日,赵城金藏由根据地运到北京移交北京图书馆珍藏,新华社发了专电新闻,但电文中提出的为护经牺牲了八名战士之说,后经查证并无其事。1952年6月17日,广胜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12月1日赵城广胜寺古迹保养所成立。1952年10月,中央和省文化方面的领导杜仙洲和崔斗晨视察广胜寺指导修缮工作。在此前8月9日省拨款6000万元,进行重点修补。1961年,国务院公布广胜寺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由北京工人对琉璃塔构件进行修补,并按了避雷针。1973年-1975年,落架维修上寺后殿。1975年,修上寺东西配殿,搬迁祖师殿。1976年,修缮上寺西厢房。1977年-1979年,由省文物局落架维修上寺前殿。1982年-1983年,落架维修水神庙明应王殿围廊。1983年,洪洞南山冯国璋捐献二卷赵城金藏。1984年,落架维修下寺西垛殿。1984年-1985年,新建消防工程。1985年,落架维修水神庙戏台。1985年5月,中华大藏经编辑局派童玮教授专程从北京将第一册中华大藏经赠给广胜寺供奉。1986年,新建上寺接待室。1987年,新建下寺接待室。1993年,广胜寺职工集资修建上寺南山公园。1995-1997年,落架维修下寺后殿。

 

洪洞县广胜寺地址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