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普净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7-9 3875 人阅读

襄汾县普净寺古称南史寺,本地称为南大寺,位于山西临汾市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始建年代不详,据1983年在普净寺大殿左侧废墟中发现的明成化元年(1465年)残碑一座,碑文记载:“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声教流于震旦,是以立刹,孝义郡南30里余有社,曰南史寺,号普净,寰中古刹,海内名蓝,敝云水之情丘,挟山水之英秀”,据此推断普净寺始建于东汉明帝七年(公元64年),另据寺内碑文记载,普净寺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寺庙占地面积5774平方米。后明正统十年(1473年)、正德三年(1508年)均有重修。普净寺现存为元明时期建筑群,从南至北依次有玉皇殿、关帝殿、大佛殿,2006年5月25日普净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普净寺-寺庙信息网

 

普净寺建筑布局

寺庙座北向南,占地面积5624平方米,建筑面积818.77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分布有:影壁、山门、天王殿(通明宫)、罗汉殿、关帝殿、大佛殿。东线有钟楼,西线有药王殿及献亭。现存建筑由四进院落组成,为元明时期建筑群,有元、明、清三代彩塑六十余尊,是一座神佛共祭的寺院。

 

山门

山门两侧塑有两尊哼哈二将,相传姜子牙封神时,将殷纣王的两员运粮战将郑伦和陈奇封为西方释家山门的守护者,郑伦鼻子一哼,吸人魂灵;陈奇张口一哈,散人魂魄,称为哼哈二将。

 

天王殿(通明宫)

也称通明宫、玉皇殿,建于明弘治年间,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大殿面阔五间,悬山式建筑。殿内立有道光十五年重修普净寺碑记一通,四大天王彩塑、玉皇大帝及童男童女彩塑共七尊。

 

药王殿

位于中轴线西侧,殿前有献亭一座,亭内左右两壁分别绘有青龙、白虎。药王殿为清代建筑,殿内供奉药王孙思邈。殿内有药王及两童子彩塑三尊。

 

罗汉殿

也称“菩萨殿”、“地藏殿”或“十王殿”,明代建筑,面阔五间,内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迎南门塑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三尊泥塑,墙后迎北门塑有地藏菩萨及闵公、道明。门两侧南墙塑十殿阎王(秦广王蒋、楚江王历、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王天子包、卞城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平等王陆、轮回王薛)及书吏,东西墙及北墙拐角塑十六罗汉。

 

关帝殿

创建于明末清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殿面阔三间,南向塑关公及两书吏(一捧侯印,一捧春秋)、关平、周仓像,背后向北塑南海观音。

 

大佛殿

殿前有一石碑,上刻山门宗派,衣钵之传承。大殿建于元大德七年,面阔五间,六架椽,原为悬山式,后改为硬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龛。龛内塑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通身鎏金,结跏趺坐,神态安详;两菩萨身式修长,衣饰合体,面形上方下圆,神态娴静慈祥,堪为彩塑精品。

 

襄汾县普净寺地址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普净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