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位于河北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狮子沟村 ,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普陀宗乘之庙坐北朝南,随山势依山建造,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座(现存40余座),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普陀宗乘之庙建筑布局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 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处,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漫步五孔石桥,进入藏式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亭内竖着三座石,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载《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 碑亭后是五塔门。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有五座喇嘛塔,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
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特点
普陀宗乘之庙院落北部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其基座为白台。白台正立面以红灰抹成三层藏式梯形窗(又称“盲窗“)。上六层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下一层为汉式横长方形窗。红墙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龛六个,均饰以黄紫相间的琉璃慢帐,内置琉璃佛像。红台上周砌女儿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龛内置琉璃佛像。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台顶女儿墙转角部分安置宝瓶,上插铁旗。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建筑在山腰上,复杂的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处理成几个不等高的颊。大白台前东西两侧,沿登道到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上置四个大石雕幢竿座和四个大铸铁水缸。平台巨大,视野开阔。白台东有藏式的文殊胜境殿,西有汉式琉璃垂花装饰的千佛阁。绕大红台登踏道再上,就到达第二个平面,即东红台,其周围建二层群楼,群楼中心为二层瓦顶的御座楼。通过二层搂登踏道而上为第三个平面,即达到普陀宗乘之庙的中心建筑万法归一殿。在这个平面上,万法归一殿周围建群楼三层,群楼二层可达东红台北面的洛迦胜境殿和东北角的重檐八角銮金瓦顶权衡三界亭,群楼顶端西北角又建重檐六角镶金瓦顶的慈航普渡亭。这些殿亭,形式各殊,高低错落,殿顶都用銮金鱼鳞铜瓦复盖,与红台、白台交相辉映,在重重群山的衬托下,空间轮廓雄伟壮观。
普陀宗乘之庙主要建筑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一道曲折蜿蜒的宫墙包围。共有建筑60多处,依山峦地势建筑,色彩鲜明,是中国古代皇家寺庙中的代表作。主要建筑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楼,白台,大白台,大红台,东红台等等。
石桥
庙前有一座五孔石桥,横跨狮子沟。过桥来到山门前的广场。
山门
普陀宗乘之庙山门南向,是一座清式与藏式结合的建筑,藏式三券门白台之上,有清式城楼。白台为砖石结构,前开三券门,券门上有一层盲窗。白台上四周砌雉碟,中央是清式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前后设廊,廊内置槛窗,两侧封实壁。城楼内供奉护法神,自左至右依次为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嘎拉护法神。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山门的东西两侧有该庙的宫墙各连接一个腰门。腰门东西外侧有宫墙各连接一个隅阁(角楼),实墙白台砌盲窗,顶部起雉碟,供守望用。
碑亭
入山门后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砖拱结构,平面为方形,三开间。封实壁,外墙为红色,四面开券门。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四出踏道。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碑亭正面券门左右各安有金色转轮。碑亭内立有三通石碑:中央为乾隆三十六年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记》龙纹边石碑,记述普陀宗乘之庙乃为庆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而建,庙制仿西藏而非仿南海普陀寺,文后附乾隆帝《吾闻瞻部洲,古德有道场》御制诗一首;东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述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及清廷对该部的抚恤,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是乾隆帝御笔。
五塔门
五塔门高10多米,为藏式白台,中有拱门3座,正中拱门上方嵌有乾隆帝题额“广圆妙觉”,白色墙上设有三层17个梯形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喇嘛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色,用彩色琉璃砖砌筑。门前有石象一对。五塔门是藏传佛塔过街塔的一种形式。
琉璃牌楼
五塔门之后,是一座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券门红黄绿琉璃牌楼。三券门以汉白玉为边饰,牌楼上七楼,计一正楼、二次楼、二夹楼、二边楼,覆盖黄色琉璃瓦,正楼次楼用歇山,二夹楼用夹山,二边楼外侧用歇山内侧用夹山。各楼覆盖绿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拱。明间正楼前额有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四汉字和相应满文,后额为“莲界庄严”,二次间额各镶黄琉璃双龙戏珠图案。牌楼前有月台,周围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设有踏道,月台上还有石象一对。
东、西侧门
普陀宗乘之庙东、西宫墙上各连有一个白台,相互对称,白台中间辟门,上起庑殿,供僧人进出使用。两门位于五塔门以北、琉璃牌楼以南的东、西两侧。
东群楼
东群楼为三层建筑。东群楼空井靠南起戏台,面北,方三间,三层。大红台西北角建雕楼,实心,起装饰作用。群楼空井中心起万法归一殿,方七间四角稍间收进一半,重檐攒尖,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四脊饰波纹,法铃宝顶。迎门摆珐琅菩提塔,中供紫檀佛龛,内供弥勒,东西两侧置紫檀寿字塔。供桌摆八宝、五供、珊瑚树。靠北树屏风,前挂巨幅缂丝缎绣佛教挂像(高三丈、宽一丈),现无存。屏风前供释迦牟尼,再前供宗喀巴,大殿两侧供达赖和宗喀巴像,均为紫铜雕塑。殿内面北横额一为“净性超乘”,二为“妙德圆成”;面南横额“万缘普应”。殿内条幅有“狮座具神威咸钦奋迅,鹫风瞻相好普现庄严”;“法界朔中台臻大欢喜,化身现上塞护妙吉祥”;“总持初地法轮资福胜因延上塞;、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新藩”;“梵教流传宗递演,化身应现慧常融”。
白台群
藏式平顶碉房形制的白台现存30余座,分布在从碑亭到大红台的道路两侧,层高一至四层的都有,以二、三层者居多。白台大多用汉式砖混结构法式,以白灰抹面,青砖镶边,外墙设有红色盲窗,淌水长瓦从上檐挑出。白台分别为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制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两座白台组成一个院落作为僧房;有的台上建有汉式殿堂,作为佛堂、钟楼使用;有的台顶设置舍利塔,其中有的是单塔,也有两座靠近大红台处的白台上是五塔;有的白台砌成实心,起点缀作用。
罡子殿
琉璃牌坊北为罡子殿,四面砌藏式雕房高墙,墙面设三层盲窗,东、南为一层僧房,西砌蹬道,北面僧房顶起庑殿,单檐绿琉璃瓦顶,面宽五楹,进深两间,内供吉祥天母、四面护法神、大梵天。罡子殿东为东殿,亦称东罡子殿,平面成“乙”形,两层。此殿原为僧房,现供五尊密宗无上瑜伽密乐空双运双身修法像欢喜佛。东侧从北至南依次是金刚佛母、大威德金刚、密聚金刚、胜乐王金刚、恶度金刚。
大白台
大红台下部为大白台,二者形成色彩对比。大白台宽约150米,高约18米,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容积18万余立方米,实心,下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砌砖,白灰抹面。大白台外立面设有三至五层红灰抹成的藏式梯形盲窗,其中正立面设有三层梯形盲窗。从大白台前的东西两侧,沿着石阶登道可来到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大白台顶上置有四个大铸铁水缸、四个大石雕幢竿座。大白台顶巨大,视野开阔。
大红台
大红台位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面积1.03万平方米,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体量庞大。正面基层是白台,实心,高17米,下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东西两面砌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
大红台南面正中嵌饰垂直琉璃佛龛六个,黄绿相间,汉式手法,一是标记轴线,二起装饰作用。红台顶部砌女儿墙,墙下三面(东、西、南)装饰黄琉璃佛龛,拔檐石下置排水长槽。红台内里五至七层为三层阁楼,每层44间,四面合围,亦称群楼。
万法归一殿
为整个寺庙的主殿。通过东红台御座楼登踏道向上,为第三个平面——万法归一殿。万法归一殿在大红台群楼空井正中,是一座正方形七进间大殿,四角稍间收进一半,重檐四角攒尖顶,上覆鎏金鱼鳞铜瓦,四条屋脊饰有波状鎏金瓦,藏式法铃宝顶,殿顶使用头等金叶14000多两。该殿是清朝皇帝和各少数民族领袖礼拜之所。迎门是铜珐琅菩提塔,塔中央的紫檀反花佛龛内供奉弥勒佛。东西两侧是紫檀寿字塔。塔前的供桌上有五供、八宝、珊瑚树等物,均为该殿内的原物。靠北摆放的屏风上,原来有一幅高10米、宽3米的巨幅缂丝缎绣佛挂像,民国时期被军阀盗走。屏风前原供奉释迦牟尼像,再前供奉宗喀巴像,大殿两侧供奉达赖和宗喀巴像,都是紫铜质地。现在屏风前的无量寿佛以及两侧的八大菩萨、宗喀巴等铜像均是从群楼内移来,并非该殿内的原物,这些铜像每尊重约半吨。
殿内面北横额一是“净性超乘”,二是“妙德圆成”;面南横额是“万缘普应”。殿内条幅有“狮座具神威咸钦奋迅,鹫风瞻相好普现庄严”;“法界朔中台臻大欢喜,化身现上塞护妙吉祥”;“总持初地法轮资福胜因延上塞;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新藩”;“梵教流传宗递演,化身应现慧常融”。
慈航普渡亭
慈航普渡亭位于大红台群楼顶部平台西北角,碉楼以北。是一座重檐六角形亭,顶覆鎏金鱼鳞铜瓦。二层正面外檐下悬挂“慈航普渡”匾额。二层有匾额“普胜三界”,亭内有匾额“示大自在”,条幅“水镜喻西来妙观如是,月轮悟南指合相云何。
权衡三界亭
从洛伽胜境殿可达东北角的权衡三界亭。该亭为重檐八角形亭,顶覆鎏金鱼鳞铜瓦。亭内原有的吉祥天母像,已迁移到西罡子殿展出。二层正面外檐下悬挂“权衡三界”匾额。亭内有匾额“精严具足”,条幅“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
普陀宗乘之庙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镇狮子园路
寺庙信息网 »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