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0-07-4 3887 人阅读

经常游山玩水,探访名胜古迹的地方,一般都有著名的古迹建筑,以寺庙居多。从历史上来说区别很大,容易混淆,通俗来讲,寺、院多指佛教的场所,而道、观、宫则是道教的场所,庙宇则是以儒教为主,殿、坛多属于附属建筑,比较通用。当然,由于几千年来儒释道相互融合,相互吸取养分,所以一般人很难分得清区别,也容易混淆,在口头语中经常就是寺庙代替一切。寺庙信息网来浅谈一下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

 

一、寺

“寺”最早是官署的名称,《说文》“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御史大夫们办公的地方叫御史大夫寺,负责舆马的部门叫太仆寺,专管外交事务的部门叫鸿胪寺。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因朝代更换,“寺”的称呼也曾经有过变化,北魏太武帝年间,寺院被改称为“伽蓝”,隋汤帝大业时改称“道场”,唐朝又改称“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著名的寺

如: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等。

 

白马寺

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汉明帝刘庄亲自命名为“寺院”,由于两位高僧的经书是由两匹白马驮回的,故把这座新建的“寺院”取名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筑的第一座僧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藏经、讲佛和生活居住的场所。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二、庙

庙是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用来供祀祖宗的地方。《尔雅·释名》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虽然是供祭祖宗的地方,但不是任何人死后就可以入庙的,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现存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后汉书》中梁统传附梁竦传说:“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祇(非神祗)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孔庙),武庙——关羽庙(关帝庙)。另外庙还用来祭祀神灵、神话、传说人物以及历代贤哲和历史著名人物的场所。比如土地庙、药王庙、山神庙、龙王庙、张飞庙、岳飞庙、妈祖庙、华佗庙等。这些众多的庙宇,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中国最有名的两座庙:关帝庙和孔庙

我国的庙多,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而在这些众多的庙中,名气最大的、数量最多的要数关帝庙和孔庙,“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我国关于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

 

关帝庙

关帝庙在全国规模最大有三处。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和家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关公“至忠”、“至义”、“至信”、“至勇”的形象,不仅受到我国民众的崇拜,也受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敬仰,“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孔庙

孔庙在全中国,规格最高能被称作国庙的孔庙只有两座,即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是专为封建帝王、政府官员祭孔的专用庙宇。其余的两千多座,除两座由孔氏族人供奉的家庙外,都属于学庙。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三、道观

“观”即道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古代从右向左,其实道观就是“观道”。道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观观道,如同观察星象一样,深不可测,只能揣摩,观之,觉而明慧。道观之地,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后世亦解为某种处所。因而有“道观观道”之说。

晋代葛洪《<关尹子>序》:“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终南宗圣宫乃关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老子祠。道观之兴,实祖於此。”。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

 

中国著名道观

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湖北武汉长春观,江苏苏州玄妙观,浙江金华观,广州五仙观,河南开封延庆观,江西省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正一观,湖北省襄樊市真武道观,山西长治市武乡会仙观,河南焦作武陟嘉应观等。

 

北京白云观

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四、宫

“宫”即宫殿,古代为房屋的通称,《诗经·豳风·七月》“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这里指的房屋,《诗·召南·采薇》:“于以用之?公侯之宫。”(《毛传》:“宫,庙也。”),这里指家庙,《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牖户之间谓之扆(yǐ),其内谓之家”。到了秦朝成为了帝王住所的代称,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比如“阿房宫”。汉代延续秦代称谓,把帝王后妃的居所称为宫殿,比如“未央宫”、“长乐宫”、“ 建章宫”等。

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盛行,传说中的道教神仙都居住在缥缈华贵的宫殿,道家修建场所便借用皇家称谓“宫”来说明神仙的高贵,于是,“宫”成了道教场所的称谓。

 

中国著名道观

如:山西芮城永乐宫,陕西户县重阳宫,江西龙虎山太上清宫,四川成都青羊宫,湖北十堰的紫霄宫,陕西西安万寿八仙宫,河南周口太清宫,天津仙后宫等。

 

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 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宫内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青羊宫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五、祠

“祠”即祠堂,又称宗祠、家庙。祠是为了祭祀祖先或者贤哲的地方。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帝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是按照《周礼》的规定,一级一级下来,到了士大夫,还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就没资格建家庙,只能路祭。

民间的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有资格拥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祠堂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宗法家庭制度是旧中国社会的基础。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中国著名祠堂

纪念先贤的著名祠堂有:成都武侯祠,北京文丞相祠,南阳医圣祠,苏州范成大祠,潮州韩文公祠,淮安韩侯祀祠,西安杜公祠,汨罗屈原祠,忻州杨家祠,襄樊米公祠等。

著名的家庙祠堂有:山西晋城皇城村陈氏宗祠,福建南靖德远堂张氏宗祠,山西榆次常氏祠堂,常州祠堂,安徽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广东吴氏著存堂,孝堂山东汉石祠等。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始建于章武三年(223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源头,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1961年3月,武侯祠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六、庵

“庵”,古作“菴”,又称草庵、蓬庵、庵室、茅庵、禅庵,《释名·释宫室》“草圆屋谓之庵”。是指出家者、隐遁者远离村落所居住的简陋草庵。后世特称比丘尼所居住的地方为庵、庵寺,然而庵寺一词,原本通指僧或尼之寺,并不限于比丘尼所住之寺。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比丘尼)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中国最大比丘尼道场——普寿寺座落于五台山台怀镇北端,它是一座学修养重的尼众寺庙,其他还有武汉莲溪寺尼姑庵,沈阳大佛寺,奉节县古刹清净庵等。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七、殿

在寺庙里面,经常有殿、坛等场所。“殿”是属于“宫”里面的高大建筑,宫是建筑群,里面有殿宇,“殿”《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殿,后也。”,原本指“臀”,处于人体下部,所以有居尾部的意思,高大的房子一般地基都较高,如同坐在上面,所以也叫“殿”,比如故宫著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来寺庙就借用殿,把供奉佛像处的宏伟建筑也叫殿,如“三清殿”、“大雄宝殿”、“祈年殿”等。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八、坛

坛,原本是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说文》:“坛,祭坛场也。”,“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作为祭祀、誓师典礼场所,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除了各朝代的“社稷坛”外,多为临时建筑,筑土为坛。现存的“坛”著名的有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寺庙信息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浅谈寺、庙、道观、宫、殿、祠、庵、坛的区别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