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三教“佛、道、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犹如三枝奇葩,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儒家提倡“仁礼安邦”,我们可以从中修炼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哲学,健康的心态。

 

一、中国三教创始人

1、佛家创始人

释迦摩尼
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摩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想了解中国寺庙特点,先看佛家、道家、儒家建筑特点-寺庙信息网

 

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简称为“释迦”。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佛教建筑是与佛教活动相关的建筑。如佛教寺院、塔、经幢及石窟寺等。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其建筑发展在南北朝至隋唐的四五百年间达到高峰。宋、辽、金时期有所衰落。元代以后,尤其明、清时期石窟寺及塔已较少营建,寺庙方面主要是喇嘛教寺庙建筑有较多发展。

 

2、道家创始人

老子
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想了解中国寺庙特点,先看佛家、道家、儒家建筑特点-寺庙信息网

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庄子前或同时,有杨朱的“全性葆真”说,宋钘、尹文的“情欲寡浅”说,彭蒙、田骈、慎到的“弃知去己”说,都同道家思想接近,有称之为道家别派者。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为汉初统治者所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同时,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运动中道教思想的产生有所影响。魏晋间玄学盛行,王弼、何晏辈首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学传入中国后,学者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释、道合流之势。宋明理学家力倡儒家道统,佛、老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道教是华夏神州炎黄子孙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任何外族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中国人的根和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真正本土华夏文明传承的结晶,自轩辕黄帝赐姓百家姓开始,至今已有4710多年的历史(道历)。道教内容包罗万象,它是在信仰华夏民族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祖宗先辈的基础之上,集华夏种族文明之大成,包括天文历法节气等以及后期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古代、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等而逐渐形成的。道教以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道祖,张道陵为教祖,是华夏民族祖先传给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的根。道教在古代一直是上层人士皇公贵族等专研,直到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教人张道陵创立道教正一派开始,道教逐渐走向民间。百姓称张道陵为“张天师”,所以道教正一派又叫天师道。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天师道开始大范围普及。

 

道教建筑是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祈禳仪式的建筑物。汉称“治”。至晋或称“庐”,或称“治”,或称“靖”(又作“静”)。南北朝时,南朝称馆,北朝称观(个别称寺)。唐始不复称馆,皆以观名之。唐宋以后规模较大者称宫或观,部分主祀民俗神之建筑或称庙。

 

3、儒家创始人

孔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想了解中国寺庙特点,先看佛家、道家、儒家建筑特点-寺庙信息网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儒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祭祀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祭祀仪式。而狭义上儒教是指民国初年以来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运动。儒教是中国传统的思想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断,儒教思想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儒家建筑主要是文庙建筑和宗祠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想了解中国寺庙特点,先看佛家、道家、儒家建筑特点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