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天界寺原名太公庙,位于河北衡水市冀州区西王镇柏芽庄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为了纪念姜太公而建。传说武德年间,唐高祖李渊出巡途经该寺,见到寺院周围露雨蒙蒙,云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认为这个寺院是政祥人和、物富民丰的象征,龙心大悦,故赐名:天界寺。另据清乾隆年间的《冀州志》记载,天界寺兴于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清乾隆9年,皇家又曾派人维修重建。1952年春,冀县城内为修建大礼堂,将全县仅有的两座寺院拆毁,天界寺是其中较大的一处。
据正冀州市史志记载,历史上的天界寺堪称冀州第一的名胜寺院,寺院共分前、中、后三层大殿,后殿又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达一百多亩。遗址处于耕地中央,海拔比周围高出约50-60厘米。遗址南北长约100米,宽约6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遗址上发现大量砖瓦残块、屋脊建筑构件残块及陶片、瓷片。原建筑坐北朝南,前为前殿,进深一间,面阔一间;中为大雄宝殿,进深一间,面阔三间;大雄宝殿东邻为厢房,进深一间,面阔三间;大雄宝殿后为后殿,形制与前殿相同;后殿东邻地面略高,为原大殿原址;大雄宝殿东南约三米处立有重建碑。
衡水天界寺地址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西王镇柏芽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