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芮城县广仁王庙(五龙庙)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4-11-13 3896 人阅读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位于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中龙泉村北端,始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国内仅存的唐代道教遗构。广仁王庙正殿为河东一带唐代木结构建筑孤例,全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仅四座,广仁王庙庙正殿即为其一。广仁王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庙内有戏台、厢房、正殿等,四周围墙,四合院形制布局。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柱头枋子上斗拱形制简洁,中心斗拱于大斗口出龙头,两侧出象鼻,两稍间斗拱于斗口出龙头。1965年,广仁王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广仁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运城芮城县广仁王庙(五龙庙)-寺庙信息网

 

广仁王庙建筑布局

广仁王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庙内有戏台、厢房、正殿等,四周围墙,四合院形制布局。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柱头枋子上斗拱形制简洁,中心斗拱于大斗口出龙头,两侧出象鼻,两稍间斗拱于斗口出龙头。硬山式屋顶。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平面呈长方形。殿身当心间辟双扇板门,两次间皆辟直棂窗。柱头有复盆式卷杀,柱头用阑额相连接。柱头上施两跳五铺作双抄斗拱,皆偷心造。位于拱眼壁部位的泥道拱上施正心枋,枋上置泥道慢拱。斗拱的设置不仅形制简单,而且只设柱头斗拱不设补间铺作。是早期木构建筑具备的典型特征。殿内梁架结构,月梁形制的四椽伏上施驼峰,驼峰上置平梁,平梁两侧施叉手,叉手相交承大斗,斗上承脊檩,斗下有后加的小侏儒柱。

广仁王庙殿身前檐墙嵌有四通碑刻。板门东侧稍间嵌唐元和三年(808年)刻立的《广仁王龙泉记)碑,碑文记述邑大夫于公引龙泉水兴修水利事,由裴勋书额,裴少微书文。倚门东侧嵌唐大和六年(832年)刻立的《龙泉记》方碣,碑文记述贤明官吏兴修龙泉水利事,由芮城县令郑泽撰文,姚全书丹。板门西侧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刻立的小方碣。西稍间嵌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刻立的《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碑。

 

广仁王庙名称由来

广仁王庙原名“五龙庙”,千百年以来一直是周边村民祭祀龙王、祈雨的场所。庙前原有泉眼一个,泉水清洌,充盈丰沛,一直是当地村民的生计和灌溉用水。史志原话是这样说的“泉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当地大旱,泉水干涸,地方官在此祈雨求得甘霖,认为是五位龙神帮助,于是命此泉名为“五龙泉”,并建“五龙庙”一座供百姓焚香颂祷。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秋,芮城复大旱,有青衣神龙托梦于地方官。地方官率众祈雨,结果又甘霖普降,于是在原址重建五龙庙,为梦中所见青衣神龙塑像,岁岁祭拜。因宋徽宗在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把“青黄红白黑”五个龙封为王,青龙被封为广仁王,所以此庙也就叫广仁王庙了。现在的泉眼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干涸,只剩下一处洼地了。当地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均有庙会,庙会期间要连续唱戏七天,清代乾隆十年(公元1745)重修戏台一座一直留存至今。

 

芮城县广仁王庙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中龙泉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运城芮城县广仁王庙(五龙庙)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