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稷益庙(阳王庙)
新绛县稷益庙俗称阳王庙,位于山西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扩建重修。稷益庙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宇,传说后稷为尧舜时的农官,是周朝的始祖,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被后世奉为“农神”。稷益庙坐北向南,原山门、献亭、两厢房已毁,现仅存舞台和正殿。舞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稍间空间较大,2001年6月25日稷益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绛县稷益庙建筑布局
稷益庙坐北向南,原山门、献亭、两厢房已毁,现仅存舞台和正殿。舞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稍间空间较大,这种形制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施斗拱,殿顶三彩琉璃光彩照人。大殿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所建原构。舞台也应与大殿建造基本同时。
正殿东、南、西三内壁绘满彩色壁画,总计130余平方米。内容多为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穑、为民造福的事迹,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灾害的坚韧不拔精神。
东壁绘“朝圣图”,以三圣殿为中心,以群山为背景展开壮阔的画面。三圣身着帝王装袍服,左右两旁有侍女奉立,前侧有文武百官云集,文臣手持笏板,武将手握刀剑兵刃。画面重点突出,人物贵卑有别,姿态各异,再现了古时规模壮观的百官朝拜场面。除百官外画面还增加了农夫形像化内容。有的肩挑猎物、树枝,有的捆缚蝗虫精,有的手抓蚂蚁和害虫、野草,有的手持五谷、肩扛锄头等,于他处壁画所不见。
南壁西侧画“酆都狱门”“阴曹地府”,东侧画“东帝赴会”。大帝有说是张道陵,羽扇纶巾,率众官出行朝圣。全部壁画有人、神、鬼率计四百余个,以山水、树木、花草、鸟兽穿插相间,浑然一体,层次清晰,艺术构思新颖别致,堪称古代绘画艺术之精品。据壁画题记,由山西翼城县画士常儒及,其两子常来、常耜与门徒张细,绛州画士陈圆及侄陈文、门徒刘崇德所绘。
西壁以大禹、后稷、伯益为中心展开画面,有百官朝拜,有后稷、伯益的传说故事。东壁右上部画“后稷降生”图,包括“祭祀天地”“后稷出生”“牲口圈中”“禽鸟饲养”“樵夫发现”“母亲抱回”“邻里探望”等内容。西壁左上部画“教民稼穑”图,包括“烧荒图”“耕获图”“伐木图”“狩猎图”等内容。传说故事以连环画形式分绘东、西两壁,画面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郁。
新绛县稷益庙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
寺庙信息网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稷益庙(阳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