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崇庆寺
长子县崇庆寺位于山西长治市长治县色头镇琚村北紫云山山腰下,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塑像,明清均有扩建和修葺。明嘉靖二十七年重建十帝殿,天启三年重建天王殿,清嘉庆三年重修关帝殿,现存建筑千佛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地藏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1996年11月20日崇庆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寺建筑布局
崇庆寺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左右,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为天王殿和千佛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包括卧佛殿和三大士殿。西北角有地藏殿,东北角有方士院,整体呈四合院布局。山门与天王殿合为一殿两用,是寺庙的正门。
千佛殿
千佛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布灰简板瓦覆盖,琉璃剪边。檐柱均砌入墙内,生起明显,柱头置扁平的普拍枋。柱头斗拱系单抄单下昂五铺作偷心造,下昂之上又出下昂式耍头。梁架结构形式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前檐明间辟板门,次间为直棂窗。殿内佛坛上塑一佛二菩萨,背后为倒坐观音,塑像具有宋塑风格。
天王殿
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威武有力。三大士殿内梁枋柱额几乎全部为宋制。殿内神台低矮,上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地藏殿内塑地藏菩萨与十王像,技艺极佳,据佛坛题记,为宋元丰二年(1079年)作品。
大士殿
大士殿又称罗汉殿、西配殿,为宋代建筑,明代重修。西阔三间,进深四椽,屋顶为悬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几乎全部还是宋制,外观经后代的修缮,明清式特征明显。殿内三面的佛台低矮,高度约为0.8米。神台上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中央佛坛为长约3.69米、宽约3.6米的方形台基。中尊为驾锦毛犼的观世音菩萨,左尊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尊为跨白象的普贤菩萨,通高约2.4—2.6米。三神兽皆伏卧在平台之上,背置仰莲平台宝座,三菩萨踞骑于上,双腿或屈或伸,皆脚踏莲花。两边贴墙的佛坛上南北各塑有与真人略同的九尊罗汉坐像,通高约1.6—1.7米。这些彩塑均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塑造,虽经后代的修饰装绘,但仍得见宋塑的神韵,风格依旧,是中国现存的宋代罗汉中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大士殿十八罗汉像位于菩萨像两侧,大小比例等同于真人。在肌肤相貌上,肌肉丰满,脸型方圆,体格健硕,有唐之遗韵;在衣饰的处理上,多用凸起的线条,以衣褶的婉转变化、高低起伏,来表现人物的身体姿态。
长子县崇庆寺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色头镇琚村北紫云山
寺庙信息网 » 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崇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