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圣寺舍利塔(巷口寿圣寺砖塔)
芮城县寿圣寺舍利塔又称巷口寿圣寺砖塔,位于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舍利东街29号,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重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明清历代均有重修,俗称“塔寺”,“塔寺晨钟”被列为“芮城八景”之一。相传北宋神宗即位后,为表达对父亲的孝道,将英宗诞辰正月初三定为寿圣节,救赐全国多处寺院为“寿圣寺”,此寺是其中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寺院被侵华日军所毁,现仅存宋塔一座。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巷口寿圣寺砖塔形制为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13级,高46米许,塔基周长56米,最下层塔身比较高大,外周长为24.8米,每边长3.1米,内周长15.2米,直径为4.05米。南面开门,门高2.15米,宽1.2米,进深1.2米,以上各层四面设假门。塔身挺拔秀丽,向上分层逐收,呈一锥状轮廊下三层塔用砖做斗拱,四层以上塔均以一层砖叠涩挑出,仍保持唐塔叠涩出檐的遗风,最上为铁覆钵顶。
塔的内部为空简式结构,原设有水制楼板,可随水梯逐级攀登,民国初年被火焚毁,2011年塔体修缮后,塔内复建木梯。此塔的结构形制与外观,处于楼阁式与密檐式之间,又为空筒式唐塔过渡到藏梯于壁体或塔心的宋塔之间的形式,十分可贵。塔身隔层檐角挂有铃铛,清风挑过,叮当作响,非常悦耳。
塔内残存有宋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供养人等,面形秀润,线条挺劲流畅,敷色典雅,宋代画风尚清晰可辨。另外还有研究塔寺历史沿革的重要石刻《戒师润公塔铭》里面记载:“凡今之殿塔、钟阀、门廪、厨庖、法堂、僧室,修廊邃宇,雕镂绘塑,金碧焜耀,穷壮极丽考,皆师之所为也。可见,这里曾经的规模十分宏大,庙宇林立,香火极盛。目前这通碑存于县博物馆。
芮城县寿圣寺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释迦牟尼佛涅茶毗后所得舍利,阿育王将其分至各处供奉,据史料记载中国境内分布在十九处,其中寿圣寺是其中之一。寿圣寺因为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首次命名为阿育王寺。隋唐时,三朝皇帝之师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国师驻锡此寺,皇帝赐名合林寺。宋时皇帝命国师高僧惠润禅师住持此寺,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正月,宋神宗喜塔寺重光,亲笔书写了寺额,赐名“寿圣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曾在寿圣寺设“僧会司”,以管理僧众。于此可见当年寿圣寺香火繁盛景况。
寿圣寺在元、明、清代,得到多次修葺。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寺院被日军毁坏,仅剩一座宋代古塔,孤独地矗立在巷口村。因为塔所处的独特位置,这座塔被称为“巷口寿圣寺砖塔”。寿圣寺砖塔极具特色,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塔将古代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充分融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重建寿圣寺意义重大非凡。在当地贤达及信教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施资重修寿圣寺。寿圣寺现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现有山门,佛殿,钟鼓楼,西侧偏殿等建筑。
芮城县寿圣寺舍利塔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舍利东街29号
寺庙信息网 » 寿圣寺舍利塔(巷口寿圣寺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