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灵泽王庙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4-21 3867 人阅读

襄垣县灵泽王庙位于山西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太平村,始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并创建东西配殿(厢房)各三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续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修葺并创建神楼七间(现无存),清光绪元年(1875年)补修彩绘,2012年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缮。灵泽王庙是为祭祀唐李卫公而设,是金代中后期山西民间建筑的代表性建筑,2006年5月25日灵泽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灵泽王庙-寺庙信息网

 

灵泽王庙建筑布局

灵泽王庙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呈长方形四合院,面积575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殿宇厢房共计36间,以灵泽王大殿为中心,左右对称,依中轴线为山门、灵泽王大殿,两侧面有耳楼、东西配殿、东西廊房、戏楼、钟鼓二楼。东西配殿为小二楼阁式,各存一间。整座庙宇是集明清各代建筑为一体的宗庙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该庙以大殿、东西配殿为最早。

 

大殿

灵泽王庙大殿为金代建筑,建筑面积85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石砌台基,前檐设廊,悬山五脊简板瓦顶,屋顶极度平缓且出檐深远。梁架结构为前乳楸对三椽袱,通檐用三柱,三橡楸前端搭于檐部搭牵之上,后端搭于后檐墙上,楸上设垫墩、大斗、捧节令棋承平梁。梁楸结点用矮柱,简洁明快,整个殿内用材硕大,规范简洁,各构件金代风格非常明显,实属现存金代晚期民间古庙宇建筑之珍品。脊部襻间枋下有清光绪元年补修彩绘题记。前檐廊柱仅设柱头斗拱4垛,五铺重拱双耍昂并计心造,琴面式昂嘴。明间45°出斜棋两道,转角斗棋不出斜棋,无补间斗棋。大殿的前檐柱头斗棋,出正侧三缝耍头。华头子于端部斫尖,两层叠涩于昂折弯处。称之为“刻尖”或“箭簇”,属于典型的金中期以后晋东南的做法。前檐廊柱为石方形柱,通体柱角起线,有铭文“大安二年(1210年)”字样。素面覆盆式柱础。大殿前部用五抹头隔扇门装修,保存完好。大殿在文革时期曾做粮仓使用,内部有用木板搭建的二层木结构。殿内梁架、檐檩、斗棋均施彩画,为清代光绪元年补绘。

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灵泽王庙-寺庙信息网

 

山门、戏楼

山门和乐楼与大殿相对,山门立面为拱门,长方形。上为五开间戏楼,两侧钟鼓楼各一间。戏楼顶部屋面现已大面积坍塌损毁,因长期遭受自然风雨侵蚀,缺少必要的维护,地面也损毁严重。两侧钟鼓楼残损也较严重。东西配楼及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灵泽王

灵泽王即唐代卫国公李靖,据《汉书》和《潞城市志》记载:李靖(571-649年),原为陕西三原人,后落籍潞城沟东村。隋大业末年,任朔县(今朔州)县丞。唐武德初年(618年),因有功授督抚,制定了攻打萧铣的十二条策略,高祖李渊下诏拜为行军总管,授开府、后任永康县官,授岭南抚慰大使,前往江南各地招安。江南平定后,任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扬州大都府长史。唐武德八年(625年),突厥侵犯太原,李靖为行军总管,屯万兵于太谷,当时许多大将都败下阵来,唯独李靖的部队得胜而归。贞观二年(628年),李靖升为刑尚书兼检校中书令。突厥内部,太宗命李靖率精锐骑兵三千人,大破颉利可汗率领的突厥军队,使大唐疆域扩展到大漠。回朝后晋升为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李靖因脚疾恳求还乡。之后,吐谷浑侵犯边境,太宗又起用李靖率兵平定,后太宗封李靖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享年79岁。太宗赠封司徒,谥号“景武”。

 

襄垣县灵泽王庙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太平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灵泽王庙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