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市翼城县樊店关帝庙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7-30 3874 人阅读

翼城县樊店关帝庙位于山西临汾市翼城县南唐乡樊店村,始建于明代,据戏台脊檩下重修题记载,戏台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戏台和正殿为明代建筑,倒座房、山门为清代建筑,据传为仿颐和园内的一座戏台样式而建,在晋南名气很大,流传有“樊店戏台范牛殿,符册庙盖翼城县”的说法。此戏台已被录入《中国戏楼》。2013年3月5日樊店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临汾市翼城县樊店关帝庙-寺庙信息网

 

樊店关帝庙建筑布局

樊店关帝庙为一进院落,坐北朝南,东西35.86米,南北45.8米,占地面积1642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戏台、献殿、大殿。戏台两侧为东西庙门、东西耳楼,大殿两侧各有两座配殿分别供奉着土地爷、财神爷、老君和娘娘,东西两侧配有廊房。这是庙内原有的总体布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基本保存完好。后来,配殿只剩下东边的两座,廊房已荡然无存。

 

庙门

樊店关帝庙东西庙门紧贴戏台,东门额题“允文允武”,允字少一点,西门额题“亦神亦圣”,三寸厚的门板上嵌着5排蘑菇门钉,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庙门两旁是面阔三间的东西耳房,均为清代建筑。

 

戏台

戏台台基高1.3米,台基正面左右各做”音孔”一穴,据传在当时起扩音作用。前台明作石勾阑,立望柱12根,望柱之间装石雕栏板,栏板上凸刻禽兽花卉。两次间作木勾阑,高1.1米。戏台为明代风格,戏台脊枋上有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创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题记。戏台坐南朝北,通面阔11.4米,通进深11.2米,由前后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制组合而成。后一部分为硬山式房顶,灰瓦铺盖,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结构简单。前一部分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歇山顶,单檐出四角,捏花筒子脊兽,灰筒板瓦铺盖。

戏台用六檩式梁架,四角皆用上下两层抹角梁,大角梁尾部垂四柱,乘柱下端作莲瓣。下层抹角梁两端交于平板枋上,其上施驼峰顶在45度栱尾下,栱尾挑于垂柱中,以支撑垂柱的剪力。上层抹角梁两端交于内拽枋上,中间交于45度拽上皮,使上抹角梁的压力直接传递于下抹角梁上。这样上下叠压互应,构成一个类似藻井的屋架。檐下施三彩,斗耰,通木雕刻雀替。戏台内以木制屏风阻隔,屏风上阳刻着一只白鹤,屏风上边镶嵌着一块木匾,上刻“神听和平”四个楷字。

 

献殿遗址

献殿原在正殿前,建于高台之上,三间卷棚式,东西山墙嵌有石碑,镌刻着村内建庙情由以及捐款人所捐银两。

 

正殿

正殿用大额,面宽三间,进深五架,单檐悬山顶。大额下施绰幕枋,其上有斗栱七攒,均为三踩单昂斗栱,仅正中一攒出斜昂。坐斗呈方圆瓜棱形,随位置变化。后檐柱头科施三踩单昂斗栱。平身科逐间一攒,厢栱抹斜,明间平身科出斜昂。殿内两品屋架,五架梁用弯材,上立瓜柱承托三架梁,三架梁上施脊柱、叉手承托脊檩。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抵檩。脊枋上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题记。

 

翼城县樊店关帝庙地址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唐乡樊店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临汾市翼城县樊店关帝庙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