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中阳县龙泉观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8-31 3872 人阅读

中阳县龙泉观位于山西吕梁市中阳县宁乡镇柳沟村柏家峪自然村柏洼山,始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石碑载,重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后经元、明、清相继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巍峨雄宏、鳞次栉比的道观建筑群。现存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昭济圣母庙和真武庙两大建筑群组成,现存殿堂楼阁60余间。建筑群依山势分三层布局,包含傅山纪念室、戏台、圣母殿等主体建筑,以”三绝(奇树、怪石、圣水)、三珍(白皮松、褐马鸡、傅山真迹)、三传说”闻名于世,每年农历三月十七举办的昭济圣母诞辰庙会。

山西吕梁市中阳县龙泉观-寺庙信息网

 

中阳县龙泉观建筑布局

昭济圣母庙

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且旱不减、涝不增,终年潺潺长流。游人至此,争相畅饮龙泉圣水,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1995年经取样化验,此水为含锶优质矿泉水。今圣母殿西墙有诗刻赞龙泉水“灵岩石髓喷寒泓,一水潆洄涧底生。玉瓷引来仙液满,金波通去小溪明。但逢盛世宜为醴,不出名山总是清。玩到中流恬淡处,升沉无事问君平”。

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诗为“几度来游此柏窳,每因公事返行车,今朝得遂林泉兴,坐看青云拂紫霞”。描绘了柏窳山特有的“林泉昏雾”景观。明亡后,本县处士王捂,不堪动乱世态,隐居于此石室,研读道家学说,他还精通医理,曾妙解傅山医方,治愈一商人疑难病症,傅山闻知,深感王捂才智非凡,于康熙十三年(167)八月访王捂于“介石山房”,与王捂结为密友,朝夕相处,研讨医术,共议国事,切磋诗文,历时一年,与王捂同行出山。山房内原留有傅山手笔诗石一块,今已遗失。

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圣母庙西侧建碑亭一座,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字迹章法浪漫,笔力遒劲。碑的另一面为南极老人所题七言绝句,字迹龙飞凤舞,运笔如流,似文章一气呵成。碑呈不规则三角形,富有自然之美,为中阳县文物珍品。 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千百年来不减其势,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清晰可辨。

 

真武庙

真武庙在圣母庙东南200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及青龙、白虎5尊高大泥塑彩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为中国民间泥塑精品。院内月台前有两棵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的古松“盘龙松”与“栖凤松”。“盘龙松”从树根起有一道10公分宽、2公分深的自然沟痕,呈螺旋状一直旋转到顶,传说是很久以前有条龙在上面缠绕留下的痕迹,故得此名。而“栖凤松”仍筑有鸟巢,有飞鸟栖息。

 

中阳县龙泉观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宁乡镇柳沟村柏家峪自然村柏洼山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吕梁市中阳县龙泉观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