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省孝义市清凉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8-29 3867 人阅读

孝义市清凉寺位于山西吕梁市孝义市西辛庄镇下马宽村,始建于北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扩建维修,据《山西通志》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的祖母当年死后葬于玉泉山之巅。太祖登基后,传旨在祖母刘宣王墓下的玉泉山兴建一座寺院,以此托哀,这座寺院就是今孝义的清凉寺。据说,清凉寺最初只有佛祖释迦牟尼和众菩萨塑像,以佛教“清凉世界”之境讲经说法,故取名为“清凉寺”。寺内原存石碑三十余枚,在“破四旧”及“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村民捣毁,现仅存赑屃底座一对,石龟长1.5米、宽0.87米、高0.45米,为石刻工艺遗存。2004年清凉寺被列为孝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清凉寺被列为吕梁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吕梁市省孝义市清凉寺-寺庙信息网

 

孝义清凉寺建筑布局

清凉寺南北长175米,东西长54米,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寺院整体建筑布局严谨宏大,左右对称,中轴线排列有:山门(乐楼)、正殿、东西偏殿、送子观音殿、登板楼(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地藏王殿与十八罗汉殿、七佛殿与五王殿、禅堂院、藏经楼共五进庭院,计有殿堂房舍108间,全部殿堂均为砖券拱成的无梁殿。

山门面阔五间,长30米,进深10.7米,上筑有乐楼。

一进庭院为正殿院,深29.3米。北为正殿,面阔五间,宽22.6米,重檐进深8.6米,其中出檐1.6米,内奉佛像五尊;正殿外前方有佛阁,宽5.6米,进深3.1米,内奉弥勒佛塑像,朱柱彩梁,上绘有山水画,佛阁立柱旁镶有双龙戏珠及松鹤等木刻;正殿下方有地洞入口高2.7米,宽1.61米,砖券拱成;地洞两侧各有行龙壁龛一个,绿边兰底镶金龙;正殿前方有东西偏殿各7间,每间偏殿宽3.5米,通高4.2米,进深7.9米,其中出檐1.6米,拱高3.4米。正殿与偏殿出檐上都铺有琉璃瓦及吻兽。

二进庭院为送子观音殿,面阔三间,宽15.3米,通高4.7米,拱高3.6米,进深8米;送子观音殿东西各有偏殿三间(15.3*8平方米),地洞由正殿后钻上地面,再由送子观音殿中进入地下到达四大天王殿。

三进庭院为大雄宝殿院,进深36米,宽27米。北为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宽12.1米,通高4.7米,进深7.6米,拱高3.6米;大雄宝殿西为地藏王殿,面阔三间,宽12.1米,进深7.5米,通高4.7米,拱高3.6米。

大雄宝殿东为十八罗汉殿,面阔三间,宽12.1米,进深7.5米,通高4.7米,拱高3.6米。大雄宝殿院东侧为十八罗汉殿和五王殿共10间(7.2*36平方米),大雄宝殿院西侧为七佛殿和送子观音殿共10间(7.2*36平方米),南为登板楼即乐楼(24*6.7平方米),乐楼东侧为钟楼(9*7.5平方米),西侧为鼓楼(9*7.5平方米)。登板楼地面下为由地洞进入的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殿东西各有两间(6.5*8平方米)。

四进庭院为禅堂院,共有3所院子,分别8间、9间、11间,禅堂院之间有门洞相连。

五进庭院为藏经殿,共两层。下面一层面阔五间,宽21.3米,进深6米,拱高3.4米,由西侧台阶经门洞到上面一层,面阔三间,宽12米,立柱6根,斗拱出檐,进深9.5米,其中出檐2.7米,通高4.6米,拱高3.4米。

 

孝义清凉寺传说

传说一:张四姐骑马路经贺家岭

传说,张四姐是玉皇大帝的四女儿,如花似玉,亭亭玉立,不仅聪明伶俐,还学得一手好武艺。因和左金童存有私情,日思夜想,挂念不已。听说左金童被贬下凡人间,整日深山打柴,受尽煎熬。四姐暗自拿定主意,伺机下凡人间。她把此事偷偷告诉众姐妹,深得姐妹们的同情和支持。众姐妹每人赠送了一件法宝,以保佑她下界平安。四姐下凡后,找到日思夜想的(左金童)崔文瑞,并结为夫妻。但因贪财又贪色的大财主王半城见四姐美貌,欲霸占为妻。王半城买通温阳县令,设计以盗窃罪名将文瑞关进牢狱,文瑞不堪用刑,屈打成招。四姐设法将文瑞救出,并施法术将审文瑞的县衙大堂烧为灰烬。引发了张四姐大闹温阳县,使县衙瞬间天昏地暗,妖气顿生,鬼哭狼嚎,一片惨状。朝廷闻讯,龙颜大怒,即派兵火速前去进剿,以金庄(今灵石)为一线部署兵力,拉开捉拿张四姐之架势。而四姐因大闹温阳县之壮举,受到众多英雄豪杰的拥护和支持,很快组织一支义军准备应战抗击。情急之下,某日,四姐率义军急速前往要冲之地盆子坡村扎营部署,而行至贺家岭时,四姐所骑之马突然停步不前,原地打转,望着前面发呆,这是怎么了?随行人员一看,两面山峰距离很近,形成的沟涧有些狭窄。俗话说:“马通人性”。难道马停步不前是因为此地狭窄?有人见此向四姐提出质疑,说此地不宜用兵。四姐正驻马凝神沉思间,迎面缓缓走来一道人,双手合十,向四姐施礼道:“下马,下马啊,下得马后前面便宽矣!”四姐半信半疑,众人信那到人,又走一程后下马,那里果然地势宽阔,适宜排兵布阵。这是传开后,人们感到十分神奇,并发现村河滩青石上留下了张四姐的马蹄印,有碗口那么大,青石上还留有一个饮马槽。从此,这里的村庄便改称下马宽村。据说,上世纪60年代,有人见那马蹄印迹清晰可见,70年代,整片青石都沉寂到淤泥中。

 

传说二:刘备投胎转生康熙帝微服私访清凉寺

传说,三国时,刘备归天后,历时数百年,玉帝让刘备下凡投胎转生为康熙帝。康熙为察访民风、了解民情,常微服私访。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访路经任家庄时,被雄伟古雅的清凉寺胜境所吸引,于是便下轿走近山门前,正凝神观赏品读时,忽然,听到空中传来马铃叮咚之声,甚感奇怪不已。于是,举目远望去,并大声喝问道:“空中马铃响者,何许人也?”空中回道:“我乃二弟关云长也。”康熙王不由一愣,惊奇地问道:“你是吾二弟云长也,此话怎讲?”空中回道:二弟从玉帝那里得知,兄长已下凡投胎,转生为康熙大帝,怎不知您为二弟兄长!”康熙顿悟,随追问道:“既如此,那三弟今在何方?”空中回道:“三弟镇守瓦口关,念念不忘当年咱三兄弟桃园结义之盟誓,甚念兄长!”康熙眼圈早已湿润,急忙问道:“二弟云长,何不快下马来,与兄长畅谈一番!”空中回道:“愚弟今还骑赤兔马一匹,使青龙月刀,又有不少随从好将,愚帝空中看到,那个地方太窄小了,不便下去。”康熙回道:“无妨,无妨,二弟不知,此地乃清凉寺胜地,有神助也。二弟下得马来不就宽了吗!”云长听罢此言,遂勒马挥鞭,带众随从飘然而下,落脚于清凉寺山门外一块大青石的河堤上。跃身马背,放眼观望,此地果然不俗,抱拳施礼道:“兄长,下得马来,此地果然就宽矣!”从此,人们就将任家庄村改为下马宽村了。

 

传说三:“金铙玉钹”威力惊天。

传说,清凉寺之山洞内藏有一对古法宝器,名曰“金铙玉钹”,这是难得的镇寺法宝。一般不可随意动用,只有在面临危之时方可动用。某日,老法师有事外出,临走时再三叮嘱:“我走后你们要遵规守戒,认真读经,及时打扫,万不可进洞去。”老法师便带乖二禿外出了。前段时间,寺院安然如初,小和尚洒扫庭除后,认真诵读经书。后因无人管教,渐渐不安稳了。每天一味读经,大家感到单调乏味,在人称“闲不住”和尚的鼓动下,小和尚们跑出寺院边闹边玩,早已把老法师临走时之嘱咐置于脑后,不知不觉就玩到洞口,往里钻了一段,洞内金光闪闪,受好奇心驱使,为探个究竟,继续前行,走进洞底,见有一对金光灿灿的“铙”,不仅你争我抢,而且还拍打着。瞬间响声震耳欲聋,吓得小和尚们立即跑出洞外。霎时,“铙”声直冲云霄殿。玉帝闻声,速派天兵天将直奔清凉寺。天神到洞口道:“哪路有差?”小和尚们感觉大事不妙,耳语一番,瞎编几语应付,有一胆大的小和尚施礼道:“众神仙们,请快把山上的小柏树拔掉吧!”天神问道:“拔起来往哪放啊?”小和尚齐道:“扔掉算了!”话音刚落,天兵天将不假思索一边拔一边甩,甚至连根带泥将小柏树抛到10里外的对面山头(今灵石东罗村山头)。再说,当老法师走了1个时辰后,乖二说:“师父,今日咱们外出有些不合适,因为大师兄、二师兄们外出未归,寺内只剩小徒弟们,你觉得放心吗?”老法师觉得言之有理,幡然醒悟,随返寺院。一踏进寺内,看见空中小柏松乱飞,深知情况不妙,急忙跑进洞内,口念“归天经”,手拍金铙玉钹,将天兵天将送回天宫。此后,玉泉山顶上只剩下一棵大柏树,而原来光秃秃的山上长满山小柏树,于是人们就把这座山更名为“柏山”。

 

传说四:清凉寺和尚赴绵山盛会考第一

传说,古时清凉寺有和尚百余人,起五更睡半夜,参修进学。个个洗去凡心,遵规守戒,每日不是读经就是演奏,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练真本领。尤其是法师达荣、达库兄弟二人,样样超然出众。某年春夏之交,适逢介体绵山庙会,清凉寺组织由达荣、达库二法师率代表出席绵山庙会。到达绵山,与会僧侣多达2000余人,盛装出席,高手如云,盛会空前。清凉寺代表报到后,东道主长老,见清凉寺代表朴素平常,有点去气。长老鄙夷道:“阿弥陀佛,清凉寺来客,你们到此能做啥呢?老纳给你们分啥工呢?”达荣见语藏讥讽,双手合十施礼道:“阿弥陀佛!卑寺弟子愿为盛会尽心献力,无须挑拣,不论高低,只要分得,定能办好,愿师父吩咐便是。长老听后,心想这班弟子,口气倒不小,那就让明日坐正,看敢否答应,便道:“阿弥陀佛,老纳分你们坐正领经如何?”达荣施礼道:“谢长老器重。”翌日,庙会隆重开幕。达荣身披袈裟,坐正领经,按程序应先奏乐后念经。奏乐前,一老道走到桌旁,对达荣法师道:“你擅长什么,先选一件乐器。”达荣回道:“先让各领队选吧,剩下便是我们的。”长老觉得达荣不自量力,不识抬举。随手拿起最难吹的管子,塞给达荣。达荣接过管子,不动声色,胸有成竹地领奏起古曲。起先,奏乐者不说艺术高低,还能勉强跟上。待九曲过后,一些奏乐者因心里没谱,肚里没货,渐渐地停了下来。此时,一个庞大的合奏队伍,瞬间变成了独奏。长者见状,急忙挥手停奏,转为会经。这次依然让达荣坐正,拉开了文战序幕。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由普通到经典。香烛不灭,木鱼不息,昼夜连续,历时三天三夜。这次说是盛会,其实是赛经大赛。大会由组织者把盏,深入行间,发现那队跟不上,便登记退场。会经到第二天,所剩寥寥无几,到第三夜,只剩清凉寺独家了,最后只剩达荣法师一人独念。待盛会闭幕时,主持正式宣布:这次会经,历时三天三夜,清凉寺名列第一。从此,清凉寺便名扬四方。

 

传说五:黑脸龙王显灵惩恶豪

传说,某年农历六月天,天上无云地下旱,庄稼枯黄人心慌。老百姓愁眉不展心火燎,长嘘短叹生悲情。是时,当地有位老者建言:“你们何不向黑脸龙王祈雨呢?此言一出,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里,于是,抬出龙轿,抬上龙王,打着銮驾,游驾祈雨。游驾队伍鸣锣开道,穿村过庄,每到一处,人们在街头巷尾,摆好祭品,烧香磕头,朱门大户也杀猪宰羊祭祀龙王。此地五里处与灵石交界,不久,游驾队伍就游到灵石景家沟村,当地人们照例摆下祭品,夹道迎接。此时来了一个大恶豪名叫景万祥,但见在家奴丫环之簇拥下,走进人群。他一不拿祭品,二不上香烛,还幸灾乐祸道:“雨,有什么要紧,粮,又有什么要紧!”大言不惭地指着龙轿破口大骂:“清凉寺的黑脸龙王,你听着,千年不下雨,俺有万年的粮,如果三钱银子能买一棵干碗豆的话,大旱之年,俺还要吃碗豆面抿尖呢!肆无忌惮一番痛骂后,景万祥大摇大摆地走了。其实,这傲慢的态度,粗俗的语言,早已惹恼了黑脸龙王。当日龙王就显灵了。万里无云的天空,霎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清凉大地,久逢甘霖。然而,景万祥地里的庄稼却被冰雹打了个净光。景万祥见状,依然破口骂道:“清凉寺的黑脸龙王,告诉你,你专给俺下冰雹雨,只能毁了俺的明财,却毁不了俺的暗财,俺那地窖里还有槽扣糟和瓮扣瓮,里面有满满的银子,量你的冰雹雨不会打没吧!”待景万祥回到院中,管家连蹦带跳就结巴道:“报,报!”景万祥气喘吁吁大声道:“快讲,有啥屁事?”管家说:“咱,咱,咱地下的槽里、瓮里的银子全没了,都变成水了。”听吧,景万祥“咚地坐在了地上,急的大半天缓不过气来。经过一场特殊的冰雹洗礼,从此景万祥变成了一个穷光蛋。

 

传说六:坐胯和尚真人塑像

在吕梁各大寺庙,在或大或小的寺院里,在诸多神像中,除少数为铜铸外,绝大多数神像是用干草杷作骨架、胶泥纸精作肌肉塑成的。但清凉寺的大佛殿里,有一尊塑像别具一格,缘于塑像里包着一具真人骨架,人称“坐胯和尚”。传说,清凉寺的坐胯和尚系山西蒲州人,也是寺内有声望的法师。清康熙十年,寺内主持为增修寺院,派遺这位法师外出化缘。一日,化缘和尚完成使命返回寺院,正值寺院兴建高潮,然而,三佛殿修好了,钟楼修好了,钟也到场了,可就是挂不起钟来。因为此钟很重,人多了插不上手,人少了挂不起,好几天过去了,眼看又到了午饭时,大家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束手无策,唉声叹气。化缘和尚见状,笑迷迷地说:“你们都吃饭去吧,饭后我一人就挂好它了。”大家都半信半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吃饭去了。食堂在二院中间,钟楼在三院东边高台上,大家一边吃饭,一边望钟楼。只见化缘和尚在钟楼上,盘腿而坐,双手合十,闭目用功。隔一会儿,化缘和尚便站在大钟旁,双手扶钟,不用吹灰之力,端端正正就将大钟悬挂好了。接着,便听见宏亮的钟声响起,震动了清凉寺,寺内建筑工和僧侣一齐拥上钟楼,惊叹不已。忽然,不见化缘和尚了,小僧立即禀告了长老。长老让众人快去寻找,问明详情。众僧满大院找了个遍,最终在大佛殿前找到了,只见化缘和尚盘腿而坐,面带笑容,口吐真气,似死非死,似生非生。这时,几位长老亲临佛殿,仔细察看一番,最后对众僧说:“你们各干各的去吧,他已经立地成佛了。”过了几日,清凉寺主持便请来了塑像艺人,让化缘和尚坐在一个小瓮上,貌若塑一樽半身坐像,随将真人全部包裹在里面,人称此塑像为“坐胯和尚”。据说,某年下马宽唱刘芝兰的戏,有位蒲州籍的演员,在此确认坐胯和尚正是他的老祖宗,临走时将遗骨装入木箱内,安葬于清凉寺的僧侣坟地里。

 

传说七:神仙巧制擀面杖

传说,初建清凉寺时,建筑工人是从某工地赶来的。首批工人到工地开工,二批工人还在前来的路上。工头到厨房,对胖厨师道:“胖大厨师,工人有点口淡,今日想美食一顿油合辣子家常豆面条,行不行?”胖厨师笑道:“我当要吃啥鱿鱼海参呢?这有何难,到时吃就是了。工头走后,胖厨师三下五去二,和好了豆面,备好了调料。醒面功夫间抽了几锅烟,于是哼着小调去斡面。可翻天覆地也找不到斡面杖。后来想起,那根斡面杖还在二批工人运送路上,胖厨师傻眼了,急得满头大汗,心想,只好向老百姓去借了,可饭不能按时开了。跨门而出,迎面遇见一老道,身材八尺高,银发胸前飘,满脸笑容道:“你是要去借幹面杖吗?哎,这有何难,随即便从地上检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柱,用指甲在底部画了个圆圈,五指并拢,只见三劈两劈,一根笔直光滑的面杖就制成了,一伸臂便抛了过来。胖厨师急忙拿在手中,横看竖看,好生奇怪。当醒过神来时,老道已不见了。胖厨师激动地说:“您老来无声去无影,定是神仙无疑了。”

 

传说八:“铜盘铁底下马宽”来历

清凉寺依山就势,层楼叠院,秀丽古雅,布局有序,整个建筑扎根于天然的青石之上,因此,人们说“铜盘铁底下马宽”。此话出自何处,鲜为人知。传说,过去“清凉寺”有塑像千余樽,僧侣百余人,平时,香烟缭绕,木鱼不息,善男信女进进出出。地洞中还藏有镇山之宝一金玉钹,名扬四方,自然也会招凤引凰。曾有一支南方游客(古称南蛮子),不远万里,风尘仆仆,抵达下马宽清凉寺,考察光观。其中有人心怀恶意,妄想盗宝。自认为清凉寺都不过是些平庸之辈,态度十分傲慢。入寺后,在长老的陪同下,从河畔的山门,由下而上,由低到高,一直游到最高处的大弥勒佛殿,即玉泉山脚下观光后,一同回到禅堂院,边饮茶边叙谈。期间,有一斯文游客,为表达感受,也为试探清凉寺之文墨功夫,代表南方使者吟诗一首,并要求东道主步其韵和诗。诗日:铜盘铁底下马宽,青山活水玉泉山。唯有此地生得好,缺少松柏遮太阳。南方游客吟出了此诗后,清凉寺一位高瘦长老,毫不迟疑,随即和诗曰:铜盘铁底下马宽,青山活水玉泉山。古槐造就清凉寺,倒比松柏日久长。在场人听后,无不叫好,南方游客也个个心悦诚服,于是起立告别。至于“盗宝”想法也不敢多想了。此后,人们就从流传下来的这两首诗中,摘出一句:“铜盘铁底下马宽”,以此来形容清凉寺的地形坚固与历史厚重。

 

孝义市清凉寺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西辛庄镇下马宽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吕梁市省孝义市清凉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