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临县义居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9-6 3873 人阅读

临县义居寺位于山西吕梁市临县三交镇枣圪挞村,始建于北魏,唐代修万佛洞,元代修正殿,明代修山门、前殿,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藏经楼。现存古迹有北魏石窟、宋代壁画、明清殿宇、万历皇帝藏经序碑、历代高僧闭关、圆寂石龛和罕见的石雕顶绘,中国第一代印度取经人慧达法师纪念堂、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中国最后一部官刻汉文《乾隆大藏经》等。2004年义居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义居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吕梁市临县义居寺-寺庙信息网

 

临县义居寺建筑布局

义居寺西偏有万佛洞,就石凿成,塑诸佛于四壁,寺院座西面东,半依峭壁,半筑短州。主要建筑有山门,接引佛殿(前殿),大佛殿(正殿),都建筑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相互间进出皆拾级上下,依壁左为藏经楼,右为万佛洞。历经修缮,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殿为悬山顶,正殿为歇山顶,斗拱为五踩单翘昴首,面阔各七间,进深三间。南北各有两排厢房,气势颇为壮观。

 

藏经楼

藏经楼座于齐整的石崖上,前后两重,前楼依崖而砌,顶呈拱形,套室凿石为洞,正堂主尊是佛,两侧均为菩萨。套间就石雕刻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两组,各置一龛,左右对称。十二尊佛像线条流畅,人物生动。佛龛顶部浮雕有各种图案,纹呈平台方格,满刻蟠龙,伏虎、卧牛、奔马、灵猴、走鹿及一些珍禽异兽。

 

万佛洞

万佛洞依壁凿成,因岩结构。洞高6米,阔5米,深12.4米,洞中有宽0.7米、高6米、齐棱平面石方柱两根,全部在雀壁的整石上凿成,因洞内塑佛像万尊,故名万佛洞。洞窟形制完全按照中国民族建筑形式开凿,顶成方形,前面开门。洞口石雕圆柱两根,柱上各雕一条张牙舞爪的蟠龙,昂首引颈,吞云喷雾,势欲飞腾。门顶凿成石壁一龛,佛像就石雕刻。顶部还浮雕着各种图案,满刻茂盛花草和飞禽走兽,花草随风仰扬,走兽势态千秋。洞内采用泥塑浮彩形式,四壁高浮千佛,有单身善萨、弟子、金刚、罗汉、天龙八部、天王力士等众佛,其中正壁土像为释迦牟尼佛,两壁置弥陀佛、弥勒佛,还有一佛两著萨的三身组合,有一铺七身的连络群像,有千手千眼、倒坐观音等形象,共计10080余尊。

 

碑记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有碑载云:“义居寺龙蟠虎露,宛若天台之奇形,鸟语花香恍如桃园之佳境。前临湫水,后枕柏山,左接金堆,右连笔架,高楼洞,学士出游而忘归,芳草甘泉,圣人赏玩而得趣。翠柏森林而可荫,古槐郁郁而增荣,周西河之名区,实北部之胜地也”。然而,这一名胜古迹在清末民国初,精美的佛龛石像先后被外寇盗抢一空,成林的古愧翠柏均被欲伐。后来寺院挪做他用,厢房被拆,院心被填,塑像被搬,壁画及那万尊泥卵随者日月流逝,亦遭残毁。只有主体建筑及石龛浮雕尚存。

 

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子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正当临县义居寺兴建“慧达菩萨舍利塔”之时,南亚某国的国际友人,于2011年散赠中国一位高僧大德的七颗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子,于2014年5月25日又转赠给义居寺。慧达菩萨舍利塔于2014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九日)落成典礼开光仪式之前,释迦如来真身舍利(三颗)和慧达真身舍利宝函一同安置入“慧达菩萨舍利塔”地宫。

 

临县义居寺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三交镇枣圪挞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吕梁市临县义居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