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临县正觉寺(大寺上)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09-7 3873 人阅读

临县正觉寺俗称大寺上,位于山西吕梁市曲峪镇正觉寺社区东,始建于东汉,兴盛于唐代,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临县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汾州府志》记载:“正觉寺,在临县城西九十里,汉建,一云金秦和三年(1203)建。古柏森列亦胜境也。”其实际情况是,西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又有印度大德檀那在临县小甲头创建了佛教寺院,名曰“正觉寺”,传播弥勒佛教,形成道佛融为一体的宗教圣地,为临县古十三寺之首。

山西吕梁市临县正觉寺(大寺上)-寺庙信息网

正觉寺历史

正觉寺初创

正觉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首批创立的寺院之一。

 

正觉寺发展兴盛

北魏时期,在主政者崇信佛教的背景下,正觉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依据星象栽植128棵柏树作为镇寺之宝。唐代是正觉寺的兴盛时期,当时正觉寺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建设,主要建筑群落依山而置,呈立体布局,沿中轴线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牌楼、山门、下殿院、钟鼓楼、上殿院、大雄宝殿、观音阁、万佛洞等。极盛时,寺院僧侣300余人,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的各地僧侣及慕名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民国年间,正觉寺的庙会驰名远近,有相当规模的寺产,住寺僧人有40多人。

 

正觉寺严重毁坏

1944年出于边区兵工厂建设需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拆庙取木料行动,当地称之为“打庙”。文化大革命期间,正觉寺的塑像、石碑及资料整体被毁。清正公路建设时,炸毁古柏群标志性巨树——千里一盏灯。正觉寺市场建设时,毁了寺院基本建筑及基础,毁了“莲花盆”柏树群以及众多柏树。

 

正觉寺恢复建设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本地热心人士自发性地组织保护,后来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推动,组建了管理机构。目前,正觉寺建设初具规模。

 

临县正觉寺建筑布局

正觉寺占地面积约15785.28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洞等。穿过山门,正对面是天王殿。天王殿东西两边塑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和横眉怒目的哼哈二将。他们有的手持法器,有的手持宝剑,高大威武,相貌吓人,但他们的内心极具慈悲。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所拿的法器分别代表风、调、雨、顺的意思。他们的责任主要是护持佛法僧三宝,降伏那些危害佛法的魔鬼。同时四大天王还负责在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及月末三天视察众生的善恶,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护持好自己的心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山门

又被称作天王殿,其内供奉着大肚弥勒佛于正面,而背后则塑有韦陀菩萨的雕像。殿堂东西两侧,分别摆放着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以及北方多闻天王的塑像。此外,山门的两侧还各有一座钟楼和鼓楼,它们静静地伫立,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份庄重与肃穆。

 

观音殿与地藏殿

踏入山门,迎面而来的是东西两座殿堂,分别是观音殿与地藏殿。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的形象,广受世人敬仰,被誉为“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而地藏菩萨则立誓要普度众生,拯救世间疾苦,直至成佛。佛经中赞誉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其面阔达七楹,显得空间格外宽敞。殿顶铺就的琉璃筒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脊兽的雕饰更是增添了几分威严。步入殿内, 正中位置是塑有释迦牟尼佛像,其身披金光,显得神圣而庄严。佛像两旁则分别立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雕像,以及他们的坐骑,形态慈善且俊美。再往后看,观音的站像立在背后,善财童子和龙女则侍立两旁。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佛教壁画铺满其中,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大雄宝殿台基两侧,新植了两株侧柏树,一株名为药王树,另一株为医圣树。药王树,原本生长在钟楼北侧,拥有千年以上的树龄,它通体挺拔,树形雄伟,所结柏庐被誉为能治愈百病。然而,它在历史长河中不幸遭受损毁,于2013年在现址重新栽种,并由山西省汾阳医院慷慨捐赠三万元进行认养。而医圣树,则是在2013年重修正觉寺时栽植于此,由吕梁市人民医院捐资三万元进行认养。

 

万佛殿与其他建筑

万佛殿坐落于大雄宝殿之后,台阶再升高一层,显得更为庄重。殿内四壁,佛像密密麻麻地排列,井然有序且华丽非凡。虔诚的信徒们纷纷前来,献上供品,鞠躬礼拜,以此寄托他们的人生希望与祈愿。

 

古柏荣枯

来正觉寺不仅仅是看古迹,更重要的还是看古柏。因为正觉寺的闻名遐迩,与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古柏树林有很大的关系。相传在正觉寺周围,柏香幽幽,柏涛声声,柏林中四五人方可合抱的树木随处可见。有资料记载,东汉献帝年间,时任住持丛海远赴郡外,寻觅优良柏种,发现有一种扁柏高雅壮观,小柏树树冠为尖塔状,一树似一塔,壮柏为阁楼状,一树似一殿。随即购进扁柏苗三百株,柏籽三升,带回正觉寺栽植幼苗,柏籽育种,三十年后正觉寺扁柏成林。此后数百年,历代大师植柏不辍,柏林面积不断扩大。到唐贞观年间,正觉寺已丛柏碧绿,壮柏林立。为了区别,人们把寺院内的柏树按人物命名、寺院外的柏树按照星宿命名,“八大金刚”“四大天王”“站殿将军”“绕殿侯”“哼哈二将”“平西侯”“善财龙女”“十八罗汉”“八洞神仙”“引路王菩萨”“牛郎织女”“药王罗汉”“三星聚照”“太阳神”“月亮神”“南斗六郎”“北斗七星”“东斗五星”“西斗四星”“二十八宿”“十二连城”“千里一盏灯”“小唐王乱点兵”“迎客僧”等被神化且有名号的古柏树有一百二十八株。

二十世纪40年代以来,正觉寺古柏同寺院一样遭到了破坏,现只有“十二连城”完整保留,柏圪垯“南斗六郎”只剩两棵,“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各存一棵。存活于鼓楼前的那株“四大天王”古朴苍劲,傲然挺立,郁郁葱葱。存活于庙前广场的那株“八大金刚”也早已枯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剥落树皮后白白的粗大树干,树枝光秃秃的,枝枝直指天空。

令人唏嘘的是寺东山头被炸毁的高耸云霄的“千里一盏灯”。此柏拔地倚天,硕大无比,树冠如伞,形状似灯,六七个大人方可合抱,被称为“千里一盏灯”。相传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燃灯古佛为了救度众生,云游三千世界,他每到一处都要点燃几盏佛灯,当他游到南瞻部洲中华古国上空时,随手撒下了几盏佛灯,其中一盏便是正觉寺的“千里一盏灯”。“千里一盏灯”消失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当地修公路将“千里一盏灯”炸倒,从此,留在人们心中的圣灯熄灭了。

 

十二连城

十二连城是十二株神奇的古柏。因其生长在一百三十七米长、三四十米宽的黄土圪梁上,由西北向东南一字形排列,犹如一截绿色的城墙,故而得名。十二棵古柏都以十二生肖命名,从东南星月阁跟前的柏树开始,依次是鼠柏、牛柏、虎柏、兔柏、龙柏、蛇柏、马柏、羊柏、猴柏、鸡柏、狗柏、猪柏。关于十二连城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农历四月初七,正觉寺来了一位老师傅和一位小沙弥,夜间老师傅召唤小沙弥耳语后,小沙弥独自一人跑到寺院东侧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山梁,拿着禅杖在山脊行走观察了半天,在所选区域画了十二个间距均等大小一样的圆圈圈,呈一字形排开,然后,又分别在每个圆圈中心画了一个小圆点,展陈开来是十二个太极图。此时,远在柏圪垯山顶的老师傅看着徒儿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嘱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净瓶,抽出插在瓶上的柳枝,蘸了一滴瓶中之露,随手洒向对面山脊圆圈内。转眼间,山头白云缭绕,云蒸霞蔚,甘霖普降,然后师徒二人悄然离去。次日浴佛节,那原本荒野的黄土梁上赫然出现了十二棵一字排列的柏树,株株翠柏,枝繁叶茂。想起正觉寺来的老师傅和小沙弥,众人去寻找,二人早已不知去向。众人恍然大悟,才明白此山柏树定是观音菩萨携神童赐予正觉寺的镇寺之宝。

 

临县正觉寺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曲峪镇正觉寺社区东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吕梁市临县正觉寺(大寺上)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