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护国灵岩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10-3 3867 人阅读

汾阳护国灵岩寺位于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小相村,据清康熙《汾阳县志》载:护国灵岩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山门上书“灵岩院”,唐李世民狩猎在此避雨时,许愿有朝一日重振此寺,登基后,命尉迟敬德增修殿宇,始称“灵岩寺”。据灵岩寺现存碑载:“明嘉庆己巳年,修缮大悲阁及新塑大悲菩萨”。据载:“灵岩寺有五节院,第五节院是十方院,中塑毗卢遮那佛丈六金身”。护国灵岩寺因历来受皇家重视,故规模宏大。清时,仅庙群占地就将近百亩,属汾州佛教一大寺庙。

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护国灵岩寺-寺庙信息网

金元相交之际,寺内住僧很多。明嘉靖中增建药师多宝佛塔七层;明万历年间(1573-1619),本寺住持清如大师修缮佛殿,为求得一部镇山宝典,千里迢迢到京城化缘。万历帝母、慈圣皇太后赐全藏经文,明神宗御笔亲书“恭喜万安阁”金匾,灵岩寺从此冠以“护国”之称。

 

药师七佛多宝塔

药师七佛多宝塔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8-1269),原名”潮公大师舍利塔”,为佛教僧人舍利塔,始为七级浮屠(塔),是本寺海潮法师舍利塔。海潮法师,是当时著名的高僧,他医术精湛,手到病除,住持灵岩寺时,每日求诊者络绎不绝,庙里设有药房,还配置膏药。据传,那时灵岩寺的膏药远近闻名。因该塔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由本里人任天佑、任天佐,施舍净资,将该塔增建至十三层,又潮公生前善医,且塔内佛龛供药师佛,故象征性的称为药师七佛多宝塔。

该塔为砖石结构,八面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容心砖塔,塔基是石砌须弥座式,并有浮雕仰覆莲花瓣,八个边角各有一尊金刚力士擎天式浮雕,十分逼真。上枋处的浮雕为麒麟、寿星、奔鹿、莲花、净瓶等吉祥物。塔身以砖砌成,塔檐、斗拱、插飞均为砖雕。门居塔南,内砌石台阶,可盘旋上至四层。塔身镶有明代石碣,其中二层南镶有“药师七佛多宝佛塔”八字,落款为“大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七月初三吉日建”。二层北佛龛顶刻有“观音阁”三字,三层南佛龛顶竖书“阿弥陀佛”四字。十二个佛龛内都共有佛像,塔顶有风磨铜宝刹,解放前丢失。

 

药师七佛多宝塔传说

相传,在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笃信佛法。其朝有一位大将姓李名靖字药师,能征善战,屡建奇功。一日,征讨突厥回来,路过汾州小相村,人困马乏,便作休息。忽见一天竺僧人持一钵清水飘然而至,将手中之钵递于李靖说:“药师请饮”。李靖喉间正渴,接过钵便一饮而尽。顿觉清凉无比,烦渴全消。李靖还钵,僧人将钵放于地下,随手递过一本《药师本愿功德经》,李靖接过经书心想:“此大师怎么知道我名字叫药师?”正待要问,只听僧人口诵一碣道:“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怎知诨若此,是我平生此偶然?道传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诵罢,化作一缕清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靖正惊讶,却又想起地上的钵,待看时,地上已化作一泓清泉。李靖赶回朝廷向唐太宗讲了此事,唐太宗即刻宣诏:“古有李靖为天王,今有我李靖字药师,真乃奇缘善事。”遂命李将军在汾阳小相钵化泉水之处,建宝塔佛寺。不出一年,工程竣工。寺名为“赦建灵岩寺”、寺前之塔名为“赦建药师宝塔”。

宝塔建起不久,便有了奇事:有人发现每天凌晨塔顶银光闪闪,从塔顶盘旋下一条银白色大蛇,然后,头伸进泉中饮水,尾盘塔顶,竟有水桶般粗。自此,参观佛寺宝塔的人很快多了起来,喝泉水,拜神灵,百病全消。

 

汾阳护国灵岩寺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小相村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护国灵岩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