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市灵石县晋祠庙
灵石县晋祠庙位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马和村,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元至正三年(1343年)正殿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隆庆年间(1567-1572年)、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晋祠庙进行维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晋祠庙戏台始建;钟鼓楼及东西耳殿、配殿修葺,1985年晋祠庙献殿进行修缮,2014年晋祠庙进行一次大修。晋祠庙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期建筑,其中正殿和献殿为元代建筑,余为明清所建,2006年5月晋祠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庙主祭的是“昭济圣母”,这一信仰主要受到太原晋祠的影响。在宋代之前,太原晋祠的主祭对象是唐叔虞。北宋天圣年间,信众在叔虞祠的基址上创建了女郎祠,将叔虞祠移至北岗,形成了今日所见到的庙宇格局。“女郎”属于民俗神系,主要祈求降雨。因为祷雨有应,熙宁十年被封为“昭济圣母”,明清时期又多次追封,最终被封为“广惠显灵昭济沛泽翊化圣母”。
晋祠庙建筑布局
晋祠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1374平方米,东西宽32.6米,南北长53.4米。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存有鼓楼及配殿。钟楼坍塌不存。晋祠庙保存石碑数通,最早为明万历十七年(1619年)所镌。
正殿
正殿称“昭济圣母殿”,位于高0.48米的台基上,灰脊筒瓦,为元代建筑,正殿现为单檐硬山顶,东西山墙厚近1米。根据两侧柱头铺作推测,早期应为悬山顶。殿内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西角柱用片石为础,东角柱覆莲础。明间鼓镜础。柱头上承大额枋,下有绰幕枋。上承五铺作斗拱,柱头铺作用假昂,补间铺作用真昂。明间补间为瓜楞栌斗。殿内四椽栿后对劄牵,四椽栿上设驼峰和瓜柱支撑平梁,平梁上施角背、瓜柱和叉手撑起脊槫。
献殿
献殿用以焚香、祭祀,为元代建筑,平面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整体建筑物由四角柱加八辅柱支撑,柱子顶端设五铺作双下昂斗栱。最为奇特的是其四角主柱均向内侧倾斜、向上收拢,视觉上更加坚固有型,厚重结实。
戏台
戏台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戏台与山门组合在一起,戏台正面两侧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联一副,上联是:“褒善荣华衮表千秋忠孝节义”,下联是:“贬恶严斧铖惩百代奸邪盗淫”,体现了“以德治民”的价值观。
灵石县晋祠庙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马和村
寺庙信息网 » 山西晋中市灵石县晋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