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州市郊北岭下,距市区约8公里,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初名崇福寺,后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福州鼓山曹洞宗名僧永觉元贤的弟子跬存禅师来此,见奇峰高出云霄,逶迤而下,俨如象王垂鼻,周围岗峦环抱、碧涧洄漩、松杉蓊郁、环境清幽、遂与师弟谛详禅师商议在此草创养母堂。清理地基时,得一方石额,上刻“古崇福寺”四大字,知为崇福院故址,遂誓愿重兴,先建小佛堂三间,焚修净业。至崇祯五年(1632年),大雄宝殿和法堂先后落成,同时添置山场田亩,赎回寺业。跬存禅师请江西名匠雕造一尊高三米多的阿弥陀佛像,其法相庄严,为八闽诸刹所罕见,自此朝山瞻礼的信徒渐多。后跬存、谛详禅师先后示寂,因明末兵乱,交通阻隔,外出募缘的僧徒无法返回,寺中修建工程中辍。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跬存禅师弟子清安禅师主持寺务,稍见起色。惜清安禅师示寂后,座下之衆不善守成,致常住空乏。为使宗风不坠,别隐在外的清安禅师的上首弟子叔英禅师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杖笠还山,不惮艰辛,着手恢复,又得其徒法如禅师之助,经五、六年努力,重建大雄宝殿,重建东西两庑与香积厨,丛林规模初具。之后因后继无人,寺又衰落,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寺田七十亩“典卖几空,止存寺前田根八亩,以致寺荒僧散。”(见清道光二十三年所立《侯官县正堂示为捐赎寺产等事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鼓山涌泉寺古月禅师来此兼领寺务,重建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天王殿、方丈室、斋堂、客堂等,一切规制均仿效鼓山涌泉寺,寺宇规模宏大。1919年古月禅师西归后,合寺僧众在寺内特辟一堂建塔纪念,号中兴崇福古月禅师塔。古月禅师嗣法门人必定禅师继任住持,时有关当局默许农林学校强占寺产,必定禅师护持甚力。至解放前夕,寺院破烂不堪,寺僧零落无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千年古刹,喜沐春风。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内创设佛教安养院,由德钦法师任院长,对崇福寺各殿堂进行全面整修。收容福州地区寺院内年老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教徒,使其安享晚年,最多时达80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内佛像、经书被毁,寺院被外单位占用,只小部分尼衆坚守一隅,生活清贫。从1978年起,随着各项宗教政策的落实,寺院逐步修复并恢复了宗教活动,成为道风整肃、名闻遐迩的尼衆道场。1982年,福建省佛教协会为培养佛教人才,在鼓山涌泉寺和象峰崇福寺分别举办佛学培训班,各收50人。1983年春季,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佛学院正式成立,女衆部即设在寺内,二十多年来,广育英才,毕业的尼衆遍布海内外,崇福寺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培养佛教界年轻一代尼衆优秀人才的摇篮。
从1983年起,在传常尼和尚的主持下,崇福寺每年都在修建殿堂,扩建或改建堂口、寮房。至今全寺有大、小殿堂30余座,住衆达200多人。同时创办律学研习班,协助福建省佛教协会传戒、寺作为如法如律的二部僧受戒道场而备受海内外高僧大德的赞誉。1989年11月2日,寺中举行传常法师荣膺方丈升座典礼,盛况空前。1992年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颁布崇福寺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的建筑格局,中轴线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辅以山门、放生池、钟鼓楼、客堂、斋堂、方丈室、玉佛殿等,错落有致。加上新建的观音阁、地藏殿以及教学楼,美轮美奂,气势尤见恢宏。
此外,日本长崎圣寿山崇福寺,创建与明崇祯二年(1629年),该寺第一代住持超然禅师为福州崇福寺僧,至第十一代止,该寺均由福建僧人任住持,日本僧侣因此尊福州崇福寺为祖庭,曾来福州寻根认祖。
宗风丕振,慧灯永耀,2003年3月24日,崇福寺隆重举行佛菩萨圣像开光,教学楼落成剪彩暨如妙法师荣膺方丈升座典礼,秉爱国爱教之宗旨,完成了新老交替的历史使命。如果说老一辈们为“文革”十年浩劫后恢复佛教付出了大量心力,那么新一代的寺院领导人着眼于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顺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着眼于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走有佛教特色的慈悲之路。
如妙法师同时兼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依法协助政府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相适应。法师在佛教协会任职期间,曾受人为的挫折,但她处变不惊,面对挫折细心排解,与老法师同心同德,共渡难关。法师弘扬佛教教义,发扬佛教的积极因素和加强团结佛教徒,进行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改革开放、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出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四众弟子的称赞。
如妙法师住持崇福寺工作以来,把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逐一解决,与社会各方协调,往来奔走,把被侵占的部分寺产收回,保护了寺院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可以容纳五、六百人斋堂和僧寮,大大的改善了大众师的住宿条件。在自然灾害面前,带领全寺僧众,上下一心,抗震救灾。近几年来为希望工程、赈灾、济贫等崇福、地藏两寺先后捐款120余万元,法师任重道远,展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广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