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岩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北隅玉屏山麓,亦名“玉屏寺”。相传岩下有藏虎山洞,故称“虎洞”,洞下流泉汇成小溪,故称“虎溪”。以庐山东 林寺有“虎溪三笑”故事,故亦名此寺为“东林寺”。山上林木蓊郁,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深。其中洞口朝东的棱层洞,最先看到月光照在洞内罗汉和土虎 之上,形态逼真,景色清幽,故有“虎溪夜月”之称,列为厦门大八景之一。据《厦门志》记载:明万历四十五年(1615年),有名士池显方“寻幽到此,心赏 奇观,因建刹,名玉屏(寺)。”当时建有大雄阁、棱层洞、石室、夹天径、六通洞、宛在洞以及山腰的啸风亭等,寺建成后,池显方即迎僧住持,整日与僧人学禅 论道。
虎溪岩顶有“棱层”、“摩天”的摩崖石刻,字径数尺。岩壁上有明何乔远、池显方及清黄日纪等名士题咏石刻。一线天附近还有明末抗击荷兰 殖民者的记事题刻21字:“天启癸亥年十一月廿日广陵朱一冯以督师巢夷至。“虎溪岩寺四周,山石如神工削成,石壁诗刻有“怪石环岩皆鬼斧”之句。
明末清初,玉屏寺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十年(1700年),福建水师提督吴英捐资重修,并迎聘黄蘖宗高僧元飞和尚主持营建。先后重建大雄 殿、垂云楼、啸风亭、虎渡桥以及山门围墙、登山石径等。建成后,即改玉屏寺为虎溪岩,此后,虎溪岩即为南禅临济派黄檗宗有厦门的祖堂,自元飞和尚为开山祖 师以来,法脉相承,传至1985年重兴虎溪岩寺的星洲华籍高僧宏船法师,为十二代法裔。
虎溪岩历经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由本派十一代法裔会泉法师住持。为泉法师为闽南一代名僧,曾募资重修寺宇,并扩建印月楼等僧舍楼房。1937年,在岩中创办“虎溪莲社”和“楞岩学会”,讲授佛经。
1949年后,虎溪岩寺一度为部队借为营房。80年代初落实宗教政策,部队撤离,由厦门佛教协会接管。1985年,会泉法师高徒宏船法 师从海外募集巨资,重建寺宇。先后新修扩建大雄殿、弥勒殿、垂云楼、印月楼、功德堂、啸风亭、虎渡桥、棱层洞以及山门、围墙、登山公路等,规模宏伟、庄 严,前所未有。
虎溪岩寺不仅是厦门佛教的重点寺院,同时也是厦门旅游的重要景点。海内外善信和游客络绎不绝,寺务也因之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