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先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唐寺门村内。该寺坐南朝北,面眺邙山,北依黄河。原来规模颇大,南北长达74复步,北宽38复步。南宽40复步。具有关资料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曾在城动塔湾建成先寺,亦叫“大福先寺”。又称“塔寺”另有资料记载,公元693年北印度人阿你真那及公元716年印度僧人善无畏先后来洛,曾在福先寺译经,可见福先寺于公元693年以前既建成。
在唐代,福先寺的地位十分重要,武则天曾亲自为福先寺撰写过浮图碑文(此碑文收入《全唐文》第98卷)。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曾福先寺内做“地狱变象”壁画,中有病龙,尤为绝妙。到了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由于洛河泛滥,寺内“上千霄云”的高塔为洛水所摧。福先寺被冲毁。大水过后,附近乡人将福先寺所保存下来的遗物,北移数里,重修寺院。清康熙35年(1696年),洛阳人王善信曾重修该寺,清乾隆年间的《洛阳志》也记载:福先寺在东郊,俗名“塔寺”唐武时建,民国11年又经过一次重修,并有吴佩孚参谋长张佐民于山门匾额上提名为“古唐寺”。人们环寺而居,村名“唐寺门”。早在1937年其那,寺内存有四层大殿,既一殿山门殿,二殿天王殿,三殿白衣殿,四殿立佛殿(接引殿),大体完好。各殿内原有的佛教造像,于1937年被国民党196师全部砸毁。1993年重修,复更名福先寺。出土的一尊雕刻精美的菩萨像,今保存在寺内,寺内原有的历代碑石,现仅可找到十余方,山门外西侧竖有古碑一方,内有“郡东数里有福先寺,门临大道”等字样。可见,福先寺从初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几度兴衰。
有一则和福先寺有关的名叫“庙门为何朝北开”的神话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在洛河的正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当太阳升起时,塔影可西达七里河,当太阳将下山时,塔影可东射白马寺。每当夜深人静,月郎星稀,人们便可以看到如来佛坐在宝塔之颠,面入满月,双耳垂肩,神态极其庄严,肃穆。河深处,有一座豪华宫院称王称霸的老龙王就住在那里。他痛嫉如来佛坐在洛河宝塔上,扬言说:“你要不马上迁走,我就冲断你的根!”当天夜半,星月无光,洛河水突然暴涨,一阵狂涛巨浪,便将宝塔连“根”冲倒。此时只听一声炸雷试似的巨响,洛河水迅即化为血红,嚎啕悲哭之声,从洛河水深处传来,如此一连三天。原来那高高的佛塔倾倒时,一下子将老龙王的“筋”给砸断了,自此以来,如来佛便将宝塔北移数里,远离洛河。并将宝塔门由南改做向北,表示“永不理睬”老龙王。这段有关佛,龙的传说,正是福先寺沿革上的的一段神话,原来后大殿的一方“面邙背洛”匾额正是佐证。
福先寺为中日两国文化,尤其是佛教的友好交往起过重大的作用,是中日两国人民2000年来友谊彩带上的一颗明珠》《唐大和尚东征传》有这样的记载: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日本人荣睿,普照肩负访请名僧大师东渡弘法的重任,跟随第9遣唐使团来中国。唐玄宗及敕令他们禅居于福先寺,并有福先寺主持僧定宾大师授戒。开元24年(公元736年),荣睿,普照祈请福先寺僧人道璇赴日本弘法传戒。道璇是中国佛教禅宗北宗鼻祖神秀的再传弟子,先鉴真六年而达日本,后来为日本禅宗的第二传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佛教事业的发展,洛阳的一些善信居士在省,市佛协会长,白马寺海法(寂光)大和尚的倡导下筹集资金70万元重修福先寺。先后建起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廊房12间,莲池海会等。在主持法师的佛事指导下,居士们早晚上殿,诵经礼忏,举办佛七,普佛,精进念佛等活动。每逢初一,十五及佛菩萨的节日,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拜佛组,跪蒲团,燃真香,发大愿,在香烟缭绕钟磬声中送区了福先寺禅林的一个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