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市长和宫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0-10-13 3868 人阅读

长和宫最早由官方倡导、民间募资兴建,不仅是新竹三大庙之一,也是当时竹堑的舖户、船户和水郊商开会办公场所,更是新竹地区最重要的妈祖信仰中心。长和宫在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于左侧增建格局形式相彷的「水仙宫」后,形成主次双轴平行并列的「双宫奇景」,为台湾史上罕见的寺庙发展生态。庙内保留大量的古文物和匾额,包括圣母来台乘座的銮椅,和妈祖的凤冠霞被、三寸金莲履,绣花荷包囊、七宝铜炉等,弥足珍贵。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寺庙信息网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历史

中文中文新竹长和宫因建于古代新竹北门城楼外,俗称「外妈祖庙」,与新竹竹莲寺、新竹都城隍庙并称新竹三大庙。肇建时间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当时竹堑(新竹古地名)地区台闽贸易多利用北门外竹堑港通航,因舟楫往来频繁商业盛行,于是船商组「船头行会」即「水郊会」,鑑于重洋险阻,于是合力自湄洲妈祖庙恭请妈祖金身随航护佑,并于乾隆7年(公元1742年)在北门外建庙宇,以湄洲祖庙正三妈为主祀神,后殿同祀水官大帝、水仙尊王。清嘉庆24年(公元1819年进行建庙后首次重修,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左侧启建「水仙宫」,将后殿主神水仙尊王移入水仙宫为镇殿主神,后殿则改奉观音菩萨,而成今日「双宫奇景」。历经日治、光復后多次整修,公元1980年增建文昌殿,公元1985年列为新竹市定古蹟。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建筑特色

「双宫奇景」的长和宫与水仙宫三川殿前后大木构架相对称三川殿前后大木构架相对称全台罕见「双宫奇景」的长和宫与水仙宫,外观为两座宫庙主次双轴平行并列的格局,内部建筑格局相似,虽为不同时间兴建,但应出自同一批匠师系统。长和宫为三进三开间带两廊,第一、二进中夹有天井,拜殿屋顶为捲棚式,採用叠斗座狮,中轴线地板镶有拜石,正殿屋顶以四点金柱架构出三通五瓜,再以后副点金柱形成封闭神龛。后殿为主祀观世音菩萨的「竹安寺」,屋顶也採三通五瓜设计,屋顶稍低于正殿。而同治年间兴建的水仙宫,为二殿二廊式建筑,两庙间隔一巷子,以员光(位于通樑下方,以加强樑柱结构稳定性的较短木造构件)门相通,和长和宫连为一体。步口员光为书卷造型,是较特殊之处,三川殿前后大木构架相对称,为少见作法,公元1998年水仙宫也公告为新竹市市定古蹟。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寺庙信息网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主要建筑

 

软身妈祖神像

软身妈祖神像据载宋太宗雍熙4年(公元987年)妈祖仙逝后,湄洲祖庙保存着其升天后所遗留的一束头髮,并分成3份製成3尊软身神像。相传长和宫正殿内主祀的湄洲祖庙正三妈软身神像,其髮髻来自妈祖遗世真体而弥足珍贵。原来台时所着凤冠霞披、锦绣袍裙、三寸金莲履和绣花荷包,已超过270多年历史,均已由庙方收藏。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寺庙信息网

 

七宝铜炉、红纹玉石香炉

目前由庙方收藏的镇殿之宝「七宝铜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铜炉的彷製款,形式十分古朴,而另一只红纹玉石香炉,为清嘉庆25年(公元1820年)恭製的极品,上面刻有「天上圣母」字样。

 

门神彩绘

长和宫与水仙宫的彩绘,出自国宝级彩绘大师潘丽水(公元1914年-1995年 )之子潘岳雄(公元1943年- ) 採用「披麻抓灰」(在木材表面抹灰打底、填补裂缝,再披上麻布、刷灰、上桐油漆,让表面平整后才作画)的方式所作,包括明间的门神「秦叔宝」、「尉迟恭」,以及次间的宫女和屋架上的梁柱,多绘以历史人物和花鸟,几乎无处不彩、无处不画。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北区北门街135号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台湾新竹市长和宫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