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庵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川南奉公路北朱家宅46号,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现存建筑中,佛堂为原建保留至今,但经过修缮。佛堂原为五开间进深七架,抬梁式结构,大梁为四界梁。现有后加的前廊,槅扇门形式简洁,门上插销金属构件等均带有民国特征。有较多木雕装饰,形式灵活。2017年灵山庵被列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庵是尼姑庵,第一代住持为原根师太;第二代为广荣师太;第三代为性海师太,期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打击,寺庵处于停顿状态。2000年,第三代住持性海师太圆寂,由于后继无人,灵山庵处于无人住持状态,由性海师太的一位养女维系庙产。2003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其养女的力邀下,昌觉师太移居灵山庵,并从此开始了重修扩建灵山庵的艰难复兴历程。
昌觉师太出生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十八岁时出家移住川沙镇川展公路上的关帝庙,当时由于宗教场所较为稀少,故以佛道共居一处。1988年10月13日,关帝庙正式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昌觉师太先移住到关帝庙东的观音堂,后再主持修建了位于川沙镇南六公路川展路口的东新庙。2003年受性海师太养女之请正式入住灵山庵。
在昌觉师太的努力下,灵山庵得到村、乡、镇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寺宅面积逐步得到了扩大。如今的灵山庵庵门西向正对川南奉公路,入庵门后左侧面南一排为大雄宝殿佛堂,右侧廊屋为天王殿和钟鼓法器放置处,正对为一幢两层楼房,应是尼众住所,再东侧建有一座较大的佛堂和昌觉师太养老静修之处。
昌觉师太作为灵山庵的第四任住持,对灵山庵的恢复重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浦东新区宗教局允许该庵成为宗教活动场所并申报正式登记审批。2008年,在浦东新区佛教协会的安排下,灵山庵成为潮音庵的下院,并由潮音庵宝昂师太(原浦东新区佛协主席)的徒弟安清派出三位僧尼至灵山庵,以续灵山庵住持昌觉师太的香火。
现在的灵山庵正处于逐步修建复兴阶段。由于灵山庵作为乡村寺庵能够在历代住持的努力下,历经八十年而不灭,说明民间信仰佛教力量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多年努力,灵山庵最终成为了固定佛教活动处所,正式恢复对外开放。作为川沙新镇的一处尼众道场,灵山庵成为了当地信众敬佛礼法的一块灵山宝地。
上海浦东新区灵山庵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川南奉公路北朱家宅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