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1-11-12 3873 人阅读

弥勒佛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意译作慈氏。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族,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牟尼出家,成为佛弟子,于释迦牟尼入灭前先行入灭。现在欲界的第四重天,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説佛法。由释迦牟尼佛授记,于释迦牟尼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他将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成佛,宣说正道,为贤劫第五尊佛。」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大日经疏》卷一,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

弥勒佛-寺庙信息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在寺院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尊大腹便便、背着布袋的和尚塑像,我们称他为弥勒佛。这个心宽体胖、笑脸迎人的和尚原是五代后梁的布袋和尚,也是这首诗的作者。据说: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时常背着袋子行慈化世。有一天,当他跟农夫一起农作时,忽然心有所感,因而做了这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拿着秧苗,一株接着一株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六根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着时,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在完成农作。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佩服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讨好迎合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而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有显著的不同,「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成熟的稻子,其稻穗也是低低的俯垂着,我们想认识真理,也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以退为进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人。」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是至真至贵的。人生不能只是一味的往前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境遇。

挑重担的人,当把重担放下的时候,多么的轻松舒服!当身负重职的时候,一旦完成任务,放下责任,所谓如释重负,多么的快乐呀!我们在世间上,压力沉重,都是因为不能放下的缘故。对金钱放不下、对感情放不下、对名誉放不下、对权力放不下,所以就会被金钱、名位、爱情、权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对世间的一切放不下,所以就不能解脱自在!您对世间的功名富贵放不下,您的人格道德就在功名富贵里;您对人间的五欲六尘放不下,您的生命就给五欲六尘所左右;您对世间的忧悲苦恼放不下,您就会被忧悲苦恼所包围;您对世间的有无得失放不下,您就会被有无得失所影响。,人,实在说,生活得也很辛苦。为了一个人,我心里放不下;为了一件事,我心里放不下;为了一句话,我心里放不下;为了一样东西,我心里放不下。因为放不下,心里就给人情、事务占据了,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我们对世间上的荣华富贵,不但要放下,对身心生死,也都要能放下。做人应该要像皮箱,用时提起,不用时放下;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唯有放下,才能自在。有一首形容弥勒菩萨的诗偈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人无所不容。」做人若能像弥勒菩萨一样,大肚能容,何愁不能放下自在!

「入门便悉弥勒笑」,我们到寺院参拜的时候,常常可以见到一尊胖大肚子的弥勒佛向我们嘻嘻而笑,给我们欢喜;「出寺难求俗虑抛」,离开了寺院,走入社会,身陷红尘,就很难保持欢喜,很难抛弃世俗的牵挂顾虑。「俗虑恼人无止境」,世俗的忧虑烦恼,是没有止境的,最要紧的是「不如时与世尊交」,时时刻刻跟释迦牟尼佛,跟世尊、如来经常交流、感应,时时刻刻保持佛心。我们每天的生活里,一颗心就包含了天堂地狱,时而有为善的心,所处即是天堂;时而有贪瞋、愚痴的心,又何异在地狱饿鬼道轮回?我们每天不知道天堂地狱来回多少次,假如我们存养一颗佛心、慈悲心,凡事给人欢喜,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人帮助,为众生服务,那么我们就如同时时生活在天堂净土中,清净快乐。《说苑·杂言》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亲近圣贤,耳濡目染,自己也陶冶出圣贤风范;与恶人交往,如入鲍鱼之肆而不知臭,多少会受恶习的污染。社会上有些人交友不慎,常常犯下弥天罪过,甚至牵累家人,就是「俗虑恼人」之害。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要存佛心,「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自己即心即佛,以佛心看待社会,看待世间,一切都是无限的美好,如同弥勒佛的笑容一样,每天生活在快乐里,何等逍遥,何等洒脱!「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凋谢了,美景不再,空余一树枯枝。花开花谢,可以悟到人生的无常;无常并不可怕,因为有无常,才有进步!如果人生不是无常,我们凡夫就永远是凡夫了,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有成佛的可能。无常,对我们来说,充满希望,而非充满绝望。过去有一位书生,清明节回老家祭拜祖先,偶然在乡间遇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内心非常喜欢,又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第二年清明,他又回乡扫墓,希望在家乡重新邂逅那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原来她已香消玉殒了。书生就很慨叹地作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所以「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年轻时不要以为自己青春美貌又健康,这些都是不可长久恒存的。「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假如我们用花来比拟人生,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生老病死也是无常。人与花的事理一样,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有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因此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因缘精进修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常人总会觉得来日方长,自许他能好好修持,却不知时间飞逝,一眨眼生命已到尽头。所以要趁学佛意念强时好好用功,不要让善因善缘就此流逝。

释尊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言三会者,遇弥勒佛聼经闻法授记度托者,是为龙华初会;经若干时期,有若干众生,又闻弥勒佛说法而得超凡入圣者,是为龙华二会;到最后一会,凡为弥勒佛所度之机,皆度尽无馀,是为龙华三会。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至彼时已得佛格,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据此而有二种造像。

据《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所说,弥勒与佛陀之另一弟子阿逸多为同一人;然据《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出曜经》卷六及《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等所说,则以弥勒与阿逸多为不同之二人。

在密教中,弥勒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中台九尊之一,位居大日如来东北方;于金刚界曼荼罗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关于其形像有种种异说,如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及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载,身呈金色,左手持军持,右手掌向外上扬,作施无畏之势。三昧耶形为瓶或塔,密号迅疾金刚。

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布袋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而往生兜率天之信仰,自古与阿弥陀信仰同为佛教徒所重。此外,弥勒菩萨之本生谭详见于《一切智光明仙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杂阿含经卷四十三、长阿含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杂譬喻经、贤愚经卷十二波婆梨品、旧华严经卷六十、慈氏菩萨修愈誐念诵法卷上入法界五大观门品、大智度论卷二十九、维摩经略疏卷五、俱舍论光记卷十八、大唐西域记卷四、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十八)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弥勒佛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