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原来的清真寺,位于重庆十八梯依山而立,,始建于明成化15年间即1479年,2014年,为适应盛世中国和发展需要,重庆清真寺在重庆市政府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关心支持下,迁往位于九龙坡二郎黄泥坳回族公墓一侧重建。占地40余亩,整个建筑雄伟端肃、布局严整、大气庄重、装饰精致、雍容祥和,充分把握了阿拉伯伊斯兰风格与中国回族风格的有机融合,礼拜大殿四壁充分体现“中国风”,一批卓有成就的书画家作品在此展示。
清真寺四角四座“宣礼塔”,高达68米,有盘旋楼梯及顶,礼拜大殿高大宏阔,布局典雅,虎图白楼(讲经台)高擎,庄严肃穆,可同时容纳两千人礼拜,为方便女性礼拜,主大殿一侧,设有专属女大殿。这座当前西南地区最现代的清真寺,已于2020年金秋建成开放。
重庆清真寺历史
河南钧州人氏马文升,生于1426年,25岁获进士及弟入仕,曾官居湖广按察史、辽东巡抚、总督漕运、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为官清正、心系苍生、憎恨贪腐,为此得罪朝庭奸宦和权贵,1478年被诬陷遭谪贬,逐出京畿任“重庆卫”。到任后巡视城防、民生时,见聚居在南纪门的众多回族兄弟,拥挤在一处极其简陋、四壁破败、难避风雨、摇摇欲坠的房子里做礼拜,既不安全、又不成体统。于是倡言修建重庆清真寺,此议得到吴兴隆等贤绅、富商拥戴,回族民众踊跃捐赠,马文升也从“重庆卫”拨出专款支持。
《古兰经》里讲福报,马文升便是实证。1509年,马文升再遭权宦刘谨等陷害被削秩除名,但他心绪宁静、处变不惊、生活如常、操守依然,1510年7月无疾而终、大德高寿,享年85岁。不久新君继位,念其正身直行、公忠体国、心系苍生、功勋卓著,追授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等,以资褒奖。
1479年建成的重庆清真寺,从此成为渝城显著地标,阿拉伯式尖顶圆形标志性建筑瑰丽宏伟、大殿金碧辉煌,历朝历代一直兴旺不衰,成为西南及重庆周边穆斯林虔诚景仰聚集礼拜的圣地。1939年4月起,日本飞机对重庆实行无差别轰炸,十八梯一带惨遭多次空袭,清真寺及周边街区几乎被夷为平地。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苏中等国结成同盟,在东西两线对德意日法西斯实施沉重打击和反攻,日本在中国、在重庆逐渐失去制空权。1943年5月,重庆清真寺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主持下,在社会捐资、政府补贴下重建完成,从此大门开在面向“天官府”,紧贴中兴路的大马路边。
在废墟上重建的重庆清真寺落成,敬聘出生于北京牛街、阿訇世家,1921年北平花市清真寺“穿衣挂幛”(毕业),多次出访埃及和圣城的社会活动家、中国伊斯兰教会副会长,曾历任北京、河北、济南、香港、台北等著名清真寺教长的马松亭,出任重庆清真寺“伊玛目”(阿訇、教长)。在两年多任期里,他总是尽可能抽挤时间领诵《古兰经》、讲解剖析教义,同时创办了重庆伊斯兰经学研究班,他以自己的名望、学识,邀请胡适、傅斯年、马寅初、郭沫若、柳亚子、张柏苓、林语堂等名家授课,为全国储备和培养了一批,既懂伊斯兰教义,又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
重庆清真寺地址
重庆市九龙坡区创业大道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