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宣化清真南寺(南寺)(南大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2-12-16 3869 人阅读

宣化南清真寺俗称南寺或南大寺,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庙底街,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是燕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列在全国100座著名清真寺之中,又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北方三大清真寺,具有很高的影响和知名度。

河北张家口宣化清真南寺(南寺)(南大寺)-寺庙信息网

 

宣化清真南寺建筑布局

移建的南清真寺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装饰精美。殿堂建筑15座,占地440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的寺院建筑布局,从高大的门厅进入寺内,跨越石拱桥,穿过宣礼楼,上甬道,蹬月台,步入礼拜堂大殿,直至望月楼,贯穿寺院。南北两侧对列着讲堂、回廊、配殿等。供穆斯林民众做礼拜前淋浴的浴室在大殿南侧,是伊斯兰寺院的重要设施。另外,还建有牌楼、影壁、八字墙等。整座寺院,布局合理,院落宽敞,内外有别,坐落别致。

礼拜堂大殿是穆斯林民众做礼拜的场所,屋宇高大,殿堂宽敞,建筑面积662平方米。主殿面阔9间,九脊歇山式结构。又有前殿5间,后殿7间,与主殿连成一体,为卷棚式结构。在后殿中部有一座高17.6米的八角形望月楼,是清真寺中标志性建筑,飞檐翘角,气势轩昂。建筑上全部雕花图案独具风格。伊斯兰文字木雕窗,不但精美,而且传神,宗教气息直面而来,使人感到寺院中的肃穆、庄重。

 

宣化清真南寺历史

宣化清真南大寺最早建成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据《宣化县志》记载:“清真寺在道署西,回回庙也”(道署:即道台衙门,现得月楼位置)。至清嘉庆末年(1820年)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中间虽经几次修缮,终因年代太久,主体建筑损坏严重;再加上教民日益增多地方狭窄;紧邻官府,也不能在原址上扩建;且大多数教民又居住在宣化城北一带;鉴于上述种种原因,于清道光元年由守备玉焕功首倡,并和教民中丁、闪等大姓共同商议决定移建南寺至庙底街。

移建庙底街的清真南大寺由玉焕功出资买房140余间,除个人居住外其余的全部拆除建寺,同时广大回民群众积极捐资。从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四年(1824年)三年时间建成礼拜大殿十五间,后因有人以买房建寺为由控告到官府和资金不足等原因而停工。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由玉焕功出面,倾其个人所有,加上教民集资完成了后续工程。到咸丰三年,前后历时23年全部工程才告整体完工。

移建完成的清真南大寺占地2000多平方米,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建造,寺内有大殿60间,宣礼楼、望月楼、大门各一座,山门2座,石桥一座,配屋9间。新建的清真南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矗立在宣化庙底街的中心地带。

时间移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距南寺移建完成已半个世纪。由于房屋残破,油漆剥落,部分房屋漏雨,由当时掌教玉荣魁等人倡议着手修缮。于是教民慷慨解囊积极捐款,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将清真南寺修缮一新。

这座清真大寺从中华民国时期直到解放初期一直沿用,是宣化伊斯兰教民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1958年国家实行宗教改革,将宣化四座清真寺的宗教活动统一集中到南大寺进行,清真南大寺成为宣化唯一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宣化清真南大寺遭到严重破坏,除大殿和配屋外,其他如望月楼、宣礼楼、回廊、石桥等建筑通通被拆除,后被两家企业占用。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恢复,宗教财产逐步落实到广大教民手中。清真南大寺回归后,由于破坏严重,修复困难只好将其分散出租,由清真寺管委会收取租金。

2004至2006年,以政府助资,社会各界赞助,穆斯林群众积极捐资的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南清真寺进行了全面保护修复,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历时整整一年,再次重修的宣化清真南大寺的工程宣告完工。南清真寺再现了历史风貌。

 

宣化清真南寺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庙底路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河北张家口宣化清真南寺(南寺)(南大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