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万寿寺
平山县万寿寺位于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寺沟村,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唐末,万寿寺毁于战火。元、明、清,多次修缮。宋嘉佑二年(1087年)重建。 清朝末年,万寿寺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主体结构消失。1997年万寿寺重修。 平山县万寿寺拥有八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2006年国家级的“万寿寺塔林”;1982省级的“唐太子墓”;1982年“林山石佛堂”;1998年县级的“万寿寺遗址”;2001年县级的“林山万寿寺石桥”;2001年县级的“林山万寿寺石狮”;2001年县级的“东林山摩崖刻字”;2001年县级的“东林山摩崖造像”。
万寿寺建筑布局
万寿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原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全寺分三进院落,殿阁巍峨,庄严宏敞。中轴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山门两侧建有钟鼓楼。此外,寺内尚有藏经阁、经堂、玉皇堂、伽蓝殿、火神庙、山神庙及僧人住斋等。古寺遗存的一些文物,彰显着此处岁月的悠久。诸如立于元、明、清三朝的四块石碑,巨石凿刻的石龟群,殿前的石狮以及寺北的墓塔林等。
万寿寺的门前有一只巨大的石龟驮着几只小龟,当地村民视它为“神石”,认为它是“镇山之宝”。万寿寺的大雄宝殿前有两棵柏树,并排而立,拔地参天,凹凸相向,俗称“雌雄柏”,相传是天寿太子亲手所种,至今已有1000多岁。两棵树高约20米,雌柏在西,直径约3米,翠色秀嫩,至今枝繁叶茂;雄柏在东,直径约4米,可惜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死。虽已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但苍劲傲首、势如虬龙的雄柏,依然充满了阳刚之气。万寿寺的寺后还有一眼清泉,泉边立有一块石碑,是清光绪年间所立,上面用篆书刻写着“万寿泉”。泉水从罅隙间一滴滴掉下,流到下边凹陷的石槽内。据说,这眼泉早年就有,但水质一般。天寿太子来了以后,水就变得甘甜清冽,还有了祛病消灾、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万寿寺太子塔
太子塔是一座单层、单檐、空心的六角形塔,整体感觉浑厚稳健,其砌工之严密,雕刻之精湛,装饰图案之繁杂华丽,一望可见。此塔高6.5米,平面呈六角形,边长1.5米,南北两面各设拱门,其余四面均饰盲窗。檐下施有鸳鸯交手拱,瓦当为半圆莲花,转角处螭首。这些装饰,均为典型的唐代风格。塔檐平直,顶部瓦面几乎无起伏。塔刹结构复杂,下部是六角须弥座,每面置一个壸门,转角处力士承托。其上八瓣蕉叶,第二层又是八瓣蕉叶托仰莲座,最上宝珠刹顶,塔檐及刹部结构均有唐代遗风。听当地人说,塔内原有唐皇太子泥塑一尊,由于年代久远已坍塌。
万寿寺塔林
始建于后唐,占地约66670平方米。寿寺塔林原有万寿寺高僧墓塔23座,现存2群13座。其中2号墓塔为唐天寿太子(法号圆泽)墓塔,故又称唐太子墓塔群。塔林中除1、2号塔为唐、五代所建外,其余为宋、元、明、清建筑。 万寿寺塔林诸塔修建年代不同,所以保持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对于研究东林山万寿禅寺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06年5月25日,万寿寺塔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山县万寿寺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寺沟村
寺庙信息网 » 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万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