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卧佛寺(西石堂)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4-10-10 3929 人阅读

元氏县卧佛寺俗称西石堂、千佛洞,位于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南佐镇北龙池村北的封龙山上,是封龙山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自西向东排为一号窟、二号窟、三号窟。据有关专家考,西窟完成于北齐,中窟完成于唐代,东窟完成于宋代。西石窟于1993年7月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卧佛寺(西石堂)-寺庙信息网

 

西石堂建筑布局

西石堂共有石窟三个,座北面南,自东往西依次为一、二、三号窟。一号窟为龛式窟。东西长4.15米、进深1.37米、高1.65米。装饰性。二号石窟平面作矩形,宽5.43米,进深7.43米,高3.5米,迎门在窟中心刻设方形佛坛,宽3米、长3.8米、高20厘米。窟顶为平顶,饰以黑、白、赭三色彩绘缠枝莲花藻井,窟顶中心绘一组几何形莲花图案,与佛坛中心阴刻的同样的莲花图案上下相对。三号窟,窟门南向作拱形,门宽1.36米,高2.22米,窟平面方形作一室,东西宽3.35米、进深3.27米、高3.13米,盈形顶。于窟内后、左、右壁直接刻龛造像,龛和佛的大小基本相近,为三壁三龛式窟。

 

一号窟(西窟)三世佛

表示佛祖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佛变形态。窟内后壁主佛为释迦牟尼,是佛祖的现在式,右壁主佛为弥勒佛,是佛祖的过去式,左壁主佛为阿弥佗佛,是佛祖的未来式。西石窟右侧山崖上,刻有“中山刘秋礼武平三年之时”十一字,可证其开凿年代至少在北齐以前。

 

二号窟(中窟)千佛洞

为中心柱式窟,中央如来坐佛高2.10米,身披袈裟,结跏跌坐于六角形须弥座上,手作说法印。四壁小佛龛,计有千余,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给人以千变万化之感。

二号窟窟内左右壁满雕千佛像,身着通肩或双领下垂式袈裟,裙摆紧裹双足,双手施禅定印,或左手施降魔印,右手施说法印。壁面中央各有一身略大佛像,着通肩袈裟,施禅定印,结踟趺坐于须弥座上。坛上依背屏雕一佛。头及右手已毁,近代补之。佛身体宽厚健壮,内着僧祇支,腹部束带,外着袒右式偏衫。左手抚膝,施降魔印;右臂上举,结趺坐于莲台上。莲台下有八角形束腰须弥座。束腰转角处各雕一力士作承托状。束腰部分正、左、右三面各雕一伎乐。佛身后有舟形背光,背屏其他部分雕刻千佛。佛坛上现存有象座和狮子座,座上文殊和普贤像已失,座系圆雕,应是雕成后移入窟内的。

 

三号窟(东窟)龛式窟。

如来侧身而卧,为佛祖涅磐之意,是说佛祖已进入不生不死、永久长存的极乐世界。石窟东侧崖壁上刻有明代嘉靖年间四言偈语一则,哲理尤深。

三号窟主室正壁正中开一圆拱大龛,宽1.73、深0.6、高2.2米。龛两侧为八角龛柱,柱头饰火焰宝珠,有龛梁及尖拱龛楣。左壁正中亦开一大龛,形制同正壁,宽1.55、深0.55、高2.1米。柱头作覆莲式,上有火焰宝珠,龛梁尾作卷圆头,从宝珠中穿出。前壁窟门两侧壁面各开四龛,门上方三龛,内雕一佛。龛形制与佛像样式同正壁。壁面近顶处有唐代补凿小龛。

 

元氏县卧佛寺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南佐镇北龙池村封龙山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卧佛寺(西石堂)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