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北龙山寺

作者 : 寺庙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0-10-18 3870 人阅读

龙山寺为清朝时期艋舺地区民众信仰、自治与自卫中心,与艋舺清水岩、大龙峒保安宫合称为台北三大庙门。1920年改建时,泉州大木匠王益顺、石匠辛阿救、交趾陶剪黏名师洪坤福等名匠作品处处,为传统匠艺的艺术殿堂,前殿的特色有八角藻井及全台唯一的铸铜龙柱,大殿有金柱撑起的圆形螺旋状藻井,相当罕见。整体建筑包括石凋、木凋、彩绘和格局样貌均非常精緻,除展现传统寺庙之美,并深具艺术价值,现为台北市市定古蹟。两侧护室上台湾首次出现的轿式重簷屋顶钟鼓楼,不仅美轮美奂,更影响后来各地庙宇的建筑风格。

台湾台北龙山寺-寺庙信息网

 

台湾台北龙山寺历史

艋舺(今名万华)为台北市发源地,清朝汉人垦拓时于乾隆3年(公元1738年)合资兴建龙山寺,迎请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来台,于乾隆5年(公元1740年)2月落成。历经清嘉庆、同治年间大地震和暴雨毁损,龙山寺曾大规模重修,1919年因庙殿老旧,住持福智法师与乡绅进行募款重建,礼聘大木匠王益顺(1861年-1931年)、石匠辛阿救(1886年-1928年)施作,奠定今日龙山寺基础样貌。1945年龙山寺曾遭美军轰炸毁坏,因战后民生凋敝,直到1955年才依原有规模重建。后来仍有多次整修,1999年(921大地震)时,正殿(中殿)石柱毁损,于是再行修復,现为台北市定古蹟。

 

台湾台北龙山寺建筑特色

龙山寺坐北朝南呈回字形排列,为中国古典三进四合院之宫殿式建筑,由前殿(三川殿)、正殿(中殿)、后殿(圣母殿)及左右护龙构成。前殿的总面宽达到为11开间(中国古代建筑计算单位,指建筑的迎面间数),视觉十分壮阔,分为三川殿、龙门厅、虎门厅。三川殿装饰艺术凋刻精美,牆壁以青、白石构成优美匀称对比。正殿面宽5开间,为龙山寺主要殿堂,主祀观世音菩萨,除基台较高有鹤立鸡群之感,殿前并有突出月台,供信众参拜。四周内外共使用42根石柱,彰显正殿恢弘格局。

台湾台北龙山寺-寺庙信息网

 

台湾台北龙山寺主要建筑

 

龙山寺重簷式山门

龙山寺山门龙山寺山门建于1960年代,为四柱三间的歇山重簷式牌楼,出自知名建筑师与民俗艺师廖石成(公元1899年-1984年)所设计,造型简练大气,与后方三川殿搭配,浑然一体。

台湾台北龙山寺-寺庙信息网

 

前殿(三川殿)八角藻井

前殿的八卦藻井藻井向来仅使用于中国的尊贵建筑,前殿的八卦藻井以32组斗栱集中向中心组合而成,其间还穿插斜向的交叉拱,并分成内外两圈,结构十分奇巧美观,是出自泉州名匠王益顺之手。

台湾台北龙山寺-寺庙信息网

 

钟鼓楼

龙山寺钟鼓楼六角形外观龙山寺钟鼓楼为六角形造型,传统寺庙钟鼓楼通常为独立式阁楼,但龙山寺受限市区地方狭小,而盖在「护室」(与主厅堂垂直之长条房屋)上方。最特别的是钟鼓楼设计採轿式屋顶,上方为三重簷,是台湾首次出现的庙宇钟鼓楼建筑形式,并影响后来各地庙宇的建筑风格。东侧为钟楼,西边为鼓楼,现貌也是泉州名师王益顺所修,1945年廖石成加以修理,并将上簷略为提高。

台湾台北龙山寺-寺庙信息网

 

铜铸龙柱

三川殿正面入口处的龙柱位于三川殿正面入口处的龙柱,为全台唯一的铜铸龙柱,为1920年由厦门交趾陶、剪黏名师洪坤福做泥胚,完成后,再由台北铁工厂李禄星(生卒年不详) 以翻砂技术铸造而成。龙身线条分明,柱身则以封神榜人物凋刻衬托,柱底则设计成海浪、鲤鱼与柱珠,由此可以发现当年匠师设计的巧思。

台湾台北龙山寺-寺庙信息网

 

正殿(中殿)螺旋藻井

位于龙山寺正殿四点金柱之间正上方的螺旋藻井,直径达5.82公尺,由32组斗栱以逆时针组合而成,最初也是出自泉州名师王益顺之手,以顺时针方向散开,1945年重建时改成逆时针方式组合。

 

正殿(中殿)释迦牟尼佛立像

位于正殿有一尊高1.11公尺、凋刻线条粗犷的释迦立像,为日治时期出身艋舺的台湾第一位凋塑家黄土水(公元1895年-1930年)于1925年所作,立像以南宋梁楷(生卒年不详)水墨画「释迦出山图」为蓝本,二次大战时遭战火烧毁,后来由行政院文建会(现已改制为文化部)以原模翻製。

 

台湾台北龙山寺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211号

提示:本站所刊载文章内容、图片及网站素材均来自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代码、应用程序、影音资源、电子书籍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如需添加寺庙或纠错请邮件3463693778@qq.com
寺庙信息网 » 台湾台北龙山寺

宝宝取名 今年运程 在线算命 八字测算

马上测算 祈福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