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市闻喜县文庙
闻喜县文庙原名宣圣宫,又称学宫,位于山西运城市闻喜县牌楼东街1025号院,始建年代已不可考,重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文庙占地面积38亩,大约为25308平方米,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庙。
闻喜县文庙建筑布局
闻喜文庙建筑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棂星门、戟门、大成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中轴线之两侧为学宫、廊庑等建筑,共有200余间。文庙内石刻甚多,有宋代司马光撰写宣圣庙碑,也有明代孔子刻线像(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孔子像),以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整。其中,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碣记事比较珍贵。
五龙影壁
五龙影壁始建于明代,由五彩琉璃制成,镶嵌在砖石墙壁之上,琉璃影壁顶部仿屋顶设额坊、斗拱、椽脊、背鸱吻等,上部砖制仿斗拱6朵。影壁四周砖石裹挟,壁面切割分成数块,系重新拼合而成,且根据地面修补痕迹和对周围居民的询问,此影壁原址并不在现在的地方,应是后来移到此处的,影壁背面正中镶一圆形琉璃龙壁。
大成殿
大成殿坐落于一方形台基上,面阔五间, 进深三间,面积约300平方米,明次间辟格扇门各四扇,扇门两侧立柱外露,可看到底部的素面覆盆柱础。两稍间用砖墙封护。墙外部红漆为近些年新髹,墙上钉有数颗钉子。柱头施五踩双昂斗拱,正面背面各施斗拱九攒,明间补间斗拱出45°斜拱,层层拱出似飞鸟,侧面各饰斗拱五攒。单檐歇山顶,殿顶和四条垂脊均由琉璃砖瓦铺制而成,脊兽及其他脊饰件亦系琉璃制成。台基呈方形,下部包砖,顶部四周铺制大理石,台基南部两角各置一卧兽,卧兽底部大理石已开裂。大成殿南部为东、西两庑,两庑严格对称分布,以西庑为例,西庑硬山顶,面阔九间,明间设门,次间设窗扇。两庑现在已被用作展厅。大成门即戟门 2016 年由闻喜县政府重修,顶部上梁书有题记 :“闻喜县政府创建 公元二零一六年岁次壬辰肆月壹拾玖日吉时”,外部统一髹红漆。
泮池
泮池位于五龙影壁南部。根据《礼记·王制》 记载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诗经·鲁颂》中也有“泮宫”一词。东汉郑玄《毛师传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辟雍呈圆形,诸侯泮宫取辟雍一半,呈半圆,东西南三面通水,北部无水。而孔子并非诸侯,孔庙建泮池或与孔子推崇周礼和春秋以后历代皇帝重视儒学有关。闻喜文庙泮池符合文献中描述的泮池形状,整体呈半圆,泮池之上置3座单孔石拱桥,每座石桥下方两侧均有一小龛,龛顶为圆拱形。
棂星门
棂星门现位于泮池以南,文庙中轴线最南端,四柱三门木质结构,顶部庑殿顶由琉璃瓦铺置而成,下置云板,云板及四柱上部绘制彩漆图案,现用作闻喜县博物馆大门,四柱间安有铁门,破坏较严重。此外,在文庙内,有诸多碑记和石质雕像,大多风化极其严重,表面文字已看不清。
闻喜县文庙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牌楼东街1025号院
寺庙信息网 » 山西运城市闻喜县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