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潞城区李庄文庙
长治市潞城区李庄文庙位于山西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始建于金兴定五年(1221年),元中统四年(1263年)重修,现存正殿大成殿为金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庙内保存有金代石碣1方、元中统四年(1263年)重修碑1通,另有“皇封碑”碑1通,1986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德七年(1303年)因地震坍塌,后在元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至元元年(1335年)、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万历年间均有重修。1958年,李庄文庙成为学校,侧门为尖顶砖门楼造型,上边镶嵌“李庄完小”砖匾和五角星。1984年山西省文物局拨款1万元维修李庄文庙。2013年李庄文庙得到修缮,恢复了中殿(大成门)原貌。2018年政府对山门和围墙进行了重修,将匾额由文昌阁改为文庙。
李庄文庙建筑布局
李庄文庙为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56米,东西宽22米,占地面积约1122平方米,中轴线现存中殿、正殿,正殿两侧遗有东、西耳殿,中殿两侧遗有东、西耳殿。正殿建于高0.9米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梁架为六椽栿通檐用二柱,单檐九脊顶。柱头铺作四铺作单昂,补间铺作45°方向出斜栱,门窗近年改建。正脊脊刹上有“元至元元年(1335年)”题记。
山门
山门为尖顶砖门楼造型,上边镶嵌 “李庄完小”砖匾和五角星。
大成门
大成门即中殿,原为倒座戏楼三间,后改为大成门。
大成殿
大成殿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脊饰琉璃制品,脊刹上有元至元元年(1335年)烧制题记。大成殿檐下设有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杪,补间铺作隐刻,当心间柱头铺作施斜栱,琴面昂状耍头和蚂蚱头共存。殿内梁架六架椽屋通檐用两柱,蜀柱承平梁,梁上置侏儒柱,两侧施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脊槫下用两材襻间,隔间不闪,平槫下用捧节令栱,其中下平槫为实拍捧节令栱。殿身梁架、斗栱结构简洁,部分为金代构件,叉手做法接近元代风格。
石碑
李庄文庙内元至元二年(1336年)碑记载,李庄豪族王备、李格,治学舍为为礼殿,其中绘从祀弟子于两庑,规模如度,为里中弟子学习之地。表明金、元时期,李庄已是庙学合一的规制,当地有谚语“下了黄牛蹄坡,就进了秀才窝” 。
琉璃
李庄文庙大成殿琉璃构件是元代遗物,保存完好。全用粗坩泥制胎,黄、绿色釉,部份绿釉彩翳较厚,已变成灰白色。殿上鸱吻较瘦高,高宽之比近于2:1。鸱吻正面吞口之后,前爪下伸,上部无鳞而塑流云图案,一条盘龙爬行于吻体上隅,龙头顺吻尾前伸。鸱吻背面是一条满身鳞甲的龙,头下尾上,三足贴浮于吻侧。脊刹前后各异,上部残缺,仅留吞口。雕像和须弥座部份,正面吞口之间雕有人像四躯,中心两躯分置上下。上为观世音菩萨,左腿垂下,右腿折回,手腕扶于膝上。下为一妇人装束者,侧身微倾,飘带缠身。左右二力士横眉怒目,双臂横峙。造型存宋、金遗风。脊刹正、背面和西吻吞口内,都留有题记,其中“至治元年(1321年)程德厚营造庙堂,至元元年(1335年)李君仁捏烧吻脊”,说明制作年代。大成殿正脊两侧,堆塑着八条行龙穿游于牡丹之中。黄色釉深浅不等,铅质有的已还原,变成银色鳞甲。其它垂脊、垂兽、戗脊、嫔伽都是黄、绿釉琉璃裂品。其中嫔伽为武士装束,坐于岔脊外端,下无套兽承托,仅背部与脊瓦相连。
长治市潞城区李庄文庙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
寺庙信息网 » 山西长治市潞城区李庄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