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桃园市大溪斋明寺
大溪斋明寺源自于斋教龙华派,经过160多年的发展,反映了台湾斋教式微且逐渐佛教化的历程。寺内积累丰富的文物典藏和古物,其中最珍贵者,属全台唯一的宋版《碛砂藏经》影本,为台湾佛教界拥有中国古版藏经的开端。大殿内神龛左右更有全台少见的日本永平寺、总持寺寺纹,为日据时期皇民化运动避免庙宇被毁,认日本永平寺为宗主的产物,见证日本统治台湾的历史。
台湾桃园市大溪斋明寺历史
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大溪信众李阿甲自大陆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台后于大汉溪旁结草庵,取名为福份宫,供奉自南海请回之观音菩萨。1873年当时住持黄普瑟(生卒年不详)与当地仕绅集资改建庙宇,并更名为斋明堂,隶属斋教(台湾民间信仰流派之一,又名在家佛,融合儒家与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龙华派一支。1912年扩建正殿与两侧厢房,之后于寺庙后方兴建萃灵塔,供民众安奉祖先遗骨。「灵塔斜阳」成为大溪八景十二胜名胜之一。1999年由法鼓山接手管理,并增建禅堂、寮舍及斋堂。因斋明寺为龙华派重要庙宇,且建筑格局有别于一般建筑, 已列为桃园市市定古蹟。
台湾桃园市大溪斋明寺建筑风格
大溪斋明寺原为单进两护龙(ㄇ字型)的三合院庙宇建筑,后再增建为单进四护龙形式,东西两厢房有日式石灯,右为日本昭和时代所建。大殿呈现传统闽南式的风貌,装饰手法和栋樑架构,深具艺术价值。正身和两厢护龙形成三合院形式,全部由榫节接合而成,展现中国式木造建筑独特之美。
台湾桃园市大溪斋明寺特色建筑
黄龟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木凋神桌
黄龟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木凋神桌正殿前神桌是台湾着名木凋大师黄龟理(公元1903年-1995年)少见的亲手木凋神桌作品,由整块黄杨木立体凋刻而成,正面刻有唐朝「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裡面人物凋工细腻、栩栩如生,是斋明寺内重要古物之一。
敬字亭
敬字亭敬字亭约建于清同治5年(公元1866年),为桃园市现存最古老作品,建材取自附近砂岩凋刻而成,亭身建筑分3层,由石条砌成,顶层为祭祀空间,亭顶塑为葫芦形状,奉祀造字先师仓颉牌位,顶层与中层皆有对联,中层为焚字纸空间,底层为通风与收藏字纸处,比例匀称,保存完整,被视为珍贵文化遗产。
全台唯一宋版《碛砂藏经》影本
全台唯一宋版《碛砂藏经》影本《碛砂藏经》全名为《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此为宋元时期3代圣尼相继断臂化缘劝募,历时91年方竣工之木刻版本,是闻名中外的佛教诸藏彙编,开凋于大陆苏州的碛砂延圣寺而命名。《碛砂藏经》凋版刻印工作,历经宋元两朝长达91年,共收录佛教典籍1,532部,共计6,362卷。这部古版大藏经,曾在民国20年(公元1931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重新影印500套,当时斋明寺住持江普乾(生卒年不详)在该藏出版之后,自大陆请回一套,为台湾佛教界拥有中国古版藏经的开端。
日本永平寺与总持寺寺纹
日本曹洞宗横滨市总持寺寺纹(又名五七桐纹)大东亚战争时期日本人推行皇民化运动,有计画消灭台湾固有宗教,斋明寺因本身为佛教曹洞宗,认日本越前永平寺为宗主,以避免被徵收拆除,佛像坐向之左为日本曹洞宗福井县永平寺寺纹(又名久我龙胆纹),右为日本曹洞宗横滨市总持寺寺纹(又名五七桐纹),见证日本统治台湾过往历史。
台湾建筑首奖:大溪斋明寺增建
朴素的增建物外观为符合法鼓山的宗风,大溪斋明寺增建的禅堂、寮舍及斋堂,为融合新与旧的「减法」建筑,由设计师孙德鸿发挥宛如「修行」的想法,尽力将许多原有的设计概念去除,包括造型、高度、色彩等,透过外牆为清水溷凝土的表现,呈显宗教建筑的宁静氛围,保持素朴的面目,最后脱颖而出荣获2012台湾建筑奖首奖。
台湾桃园市大溪斋明寺地址
台湾省桃园市大溪区斋明街153号
寺庙信息网 » 台湾桃园市大溪斋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