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佛意为“不嗔恚”。密宗五方佛之一,代表法性不变,居第二佛土,名东方喜悦淨土,转嗔心烦恼,淨识蕴,成大圆镜智。其下方为降三世明王,可降服大自在天。《教王经》、《略出经》等所载之不动佛(或不动如来)系指东方之阿閦佛。《大日经·具缘品》中所说之北方不动佛则非东方之阿閦佛,《大日经疏》卷四(大三九·六二二下):「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来涅槃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即阿閦为不动之义,指菩提心坚固不动。又天鼓雷音佛自涅槃寂定之义而言,亦称为不动佛。
阿閦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寳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由于他的愿力所感,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因此阿閦佛也被称作“救度三涂苦佛”。
降三世明王又名“月黡尊胜三世王”。密教五大明王之一,位于东方。“贪、嗔、痴”谓之三世,降伏之,故云“降三世”;又降伏过去、现在、未来之贪、嗔、痴,故云“降三世”;又降伏三界之主,故云“降三世”。
阿閦佛所转之嗔心烦恼又名嗔恚、嗔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华严经》云:“一切恶中,无过是嗔,起一嗔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所以,《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载:“嗔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智慧之人,应以忍灭嗔。”其实,对治嗔心的方法,不外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来化之,犹如“赠礼不受,物归原主”,也就是所谓“不以嗔报嗔,不嗔胜于嗔”。阿閦佛的形象特徵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期克印。其宝座由八只大象所抬,大象被认为是力气最大的动物,在此比喻“嗔”于诸烦恼中为最强,阿閦佛安坐其上,代表此尊可征服、平定、转化众生最强之“嗔恨”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