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宗畅寺(喇嘛庙)
宗畅寺俗称喇嘛庙,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河北承德平泉市平泉镇城北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1967年宗畅寺建筑和古树被毁,2014年平泉市开始了宗畅寺、平安寺等文物古迹的复建工作。
宗畅寺占地面积50多亩,坐北朝南。东部为生活区,中部为宫殿区,西部为园林区,周围有高墙。园林区内以及大殿两侧种有松、柏、文光果树、红黄玫瑰。文革开始后,宗畅寺内尚存六、七株古松,罗汉堂前的文光果树仍在,西院有一株古槐。
承德宗畅寺建筑布局
生活区即配殿,俗称“东西廊房”,位于该寺两侧,长60多米、宽6米多,有墙同宫殿区相分隔,两侧的配殿都有便门,但没有门楼。西配殿供喇嘛、杂役居住,东配殿或许是仓房。
宫殿区有四层大殿。前三层大殿内部雕梁画栋,涂绘彩壁。
甬道:院外有一条长约60米、宽3米的坡状甬道,用来自猴山沟的砾岩石条铺成。
月台:走上甬道是十多米见方的月台。
影壁:位于月台后面。影壁后面是大殿。
天王殿:第一层殿。左右各开有一个便门。殿门上方悬挂一块满文、汉文合璧蓝底金字“宗畅寺”匾。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
老爷殿:第二层殿。殿前有蒙古文、汉文二体石碑一通,该寺碑的碑文记述了该寺的建立缘由和经过。殿内有关公和赤兔马的塑像,左右两侧是黑脸周仓、白脸关平的立姿塑像。殿门内有香炉,前置供桌。天王殿、老爷殿均有壁画,内容源自《西游记》、《三国演义》。老爷殿粉壁墙上有一首诗(据说是乾隆帝御制诗):“春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远看湖北三千里,近视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正殿:俗称“楼子殿”,为第三层殿。殿分上下两层,殿顶采用滚龙脊,上层顶部有高2米多的圆铜顶。殿前的月台与香亭是喇嘛诵经处。殿内供奉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高15米,和承德普宁寺木雕佛形制类似。香案两侧的墙上设有铜佛龛,内有各类佛像,分别是历史上成佛之人。两层殿之间有木梯。佛龛内的铜佛后多被日本人拿走。
古松:据七家村的老人们说,正殿前有棵松树,人称“龙帽松”,传说乾隆帝驻跸该寺时,翌日早晨在院中洗脸,顺手将帽搭在该松树上,此后松树不再长高,形状奇特。但是据曾在该寺上小学的几个人回忆,正殿前面确有一株古松,人称“龙头松”,因松枝顶端全部向上扬起而得名,直径2米多,遮荫2至3亩,每根树枝前后用两三根檩条支撑,每根树枝下都有一条粗壮树根。每年喇嘛都为该树剪枝。文革爆发,宗畅寺改为小学教室后,古松被砍伐做成学生桌椅。
罗汉殿:第四层殿。传说该殿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朝廷拨十万帑银兴建。该殿无彩绘,风格清素。殿内有三皇塑像,中间为天皇在,两旁为地皇、人皇。两厢是十八罗汉塑像。殿内东、西两侧各开有一个便门,便门边各有一扁鼓。便门内为面阔三间的居室,有龙床,供皇帝休息用。
承德宗畅寺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平泉镇城北村
寺庙信息网 » 河北承德宗畅寺(喇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