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汾州府文庙
汾阳汾州府文庙位于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文峰街道,始建于北宋乾德四年(966年),金代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为三晋地区最早创建的儒学场所之一。元代历经多次修葺,达到鼎盛规模。明代形成府、县两座文庙并立格局,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新建汾阳县文庙并引三泉活水入泮池。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迁建府文庙至明藩庆成王府旧址,占地超3.5万平方米,规模超过曲阜孔庙,现存棂星门组合式牌坊及汉白玉石桥栏遗迹。民国时期部分建筑改为学校,日占期间遭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因监狱扩建被拆毁。
汾州府文庙建筑布局
2008年启动重建工程,2009年竣工,按原图纸复原大成殿、明伦堂等主体建筑。2018年汾州府学文庙被确立为吕梁首家传统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开发开笔礼、成人礼等修学产品,设国学讲堂、射箭场等场所。汾州府文庙坐北向南,原为四进院落。
棂星门
棂星,本来称灵星,是天田星。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为了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就命令祭祀天田星,作为祭天的头等要事。到了宋代,儒家把孔子与天相配,所以在孔庙和儒学中,也都把祭祀孔子当作祭天,所以都筑有灵星门楼,用以祭祀孔子。这里的“棂星门”三字为乾隆御笔。
泮池
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泮池也象征学海。入泮则意味者开始学海生涯。
名宦祠
这是文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官位高低,只要政绩显著,泽惠于民者即可入祀。其中台骀、唐代尉迟恭、房玄龄,唐朝汾阳郡王郭子仪都是汾州的名宦人。
乡贤祠
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崇者,死后由官府批准入祀乡贤祠,春秋致祭。其中三晋文化鼻祖孔子高徒卜子夏,北宋名将狄青,宋代状元王嗣宗、元代状元张益,明代算学大师王文素,等不仅是汾州的骄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中竖匾上刻“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由清雍正皇帝御书。殿高28米,宽56米,进深16米,黄金用去八公斤。
“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笔题书。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1799年)御笔题书。寓意为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
“德齐帱载”为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年)御笔题书。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
“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意指世间所有文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明伦堂
古时为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现在为汾阳市的孔子研究会所在地。
尊经阁
汾州府文庙建设有“汾州文库”,收藏汾阳本土人士创作的及外籍人士以汾阳为题材的各类书籍。崇文厚德、善美汾州,是汾阳的城市精神。汾州府文庙汾州文库建设得到了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的热忱支持,设立了“山西作家文丛”、“三晋文化研究丛书”两大专柜。
汾州府文庙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文峰街道
寺庙信息网 » 山西吕梁市汾阳市汾州府文庙